核心提示:有公司名称,有厂房,还有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看似“堂堂正正”的企业,却是“皮包公司”的升级版。虽然名头更光鲜了,骗子的把戏其实还是老一套:以先付少部分货款购买大量布匹,并低价销售套现,然后“死猪不怕开水烫”赖着不付货款,有的骗子则直接逃匿。
如今,在中国轻纺城,这种被人熟知的“减法生意”有增多的趋势。
骗局是怎样形成的?经营户们为何会屡屡上当?本报“新闻深呼吸”栏目组记者进行了调查。
新闻事件
厂房、设备、工人样样有
高薪雇人做“法人代表”
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罚金20万元。上个月底,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判决书,为王宝祥人生的“下半场”定下了基调。
今年30岁的王宝祥原本是绍兴县华舍街道某村村民,他在村子附近一家印染厂做一名普通印染工。尽管收入不高,但日子还算殷实。
然而,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同伴:沈某和徐某的出现,搅动了他平静的生活。
去年2月的一个晚上,沈某和徐某来到王宝祥家,说他们刚刚搞了个厂,厂名为“依卓服饰”,让王宝祥帮忙管管,待遇上肯定不会亏待他。
“沈某是老实人。”尽管多年未见,王宝祥依然深信不疑,他连夜跟着两人去看了厂房。“有2000多平方米。”回来后,王宝祥与老婆仔细商量一番,于是答应了沈某和徐某的邀约。
两天之后,王宝祥来到“依卓服饰”上班,当时厂里还有50多名工人忙碌着,轰鸣的机器声,一派繁荣的景象,王宝祥内心颇感满足。
在沈某的介绍下,王宝祥认识了周彪军,他察觉出这个厂背后的老板应该是周彪军,因为周彪军经常说:“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厂搞好。”
“你人踏实,管理这些员工你应该没问题,所以我们请你做公司的法人代表。”几天之后,周彪军找到王宝祥协商。由于工人很少开工,王宝祥对这家厂的情况一时摸不透,但耐不住周彪军的软磨硬泡,王宝祥最终答应了。
当上法人代表的王宝祥,具体的工作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留在厂里,一边维护着公司的运行,一边等待着周彪军的电话。因为周彪军有业务进来时,需要他在合同等凭证上签字。
雪纺布进来就低价套现
签个名字就能拿一万元
王宝祥签字确认的第一笔生意他难以记清了。但“依卓服饰”究竟如何做生意?
有一笔“生意”记录得清清楚楚:
去年4月10日,周彪军对王宝祥说,他要加工一批服装,准备从绍兴县某纺织品厂购买雪纺坯布,并让王宝祥出面与对方洽谈。
王宝祥答应了,跟着周彪军来到那家纺织品厂,然后与对方老板单先生简单交谈后,很快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购买99080米雪纺坯布,每米单价2.62元,承诺货到付款50%,余款在45天内结清。
3天之后,周彪军拿到坯布,支付了8万元货款。可45天之后,单老板多次向周彪军以及王宝祥讨要剩余货款,但一直没有结果。
原来,周彪军拿到雪纺坯布后,以每米1.8元的价格低价出售,套现17万余元,除去支付的8万元成本,剩余的钱进行了分赃,其中王宝祥得到周彪军给的近万元。
“签签名字就可以获得高额报酬。”王宝祥开始飘飘然,他幻想着发财梦,以至于同年5月19日周彪军涉嫌诈骗被警方控制时,他还以为对方是因赌博被抓。因此,王宝祥继续与沈某、徐某等人像以往一样,以市场价买进布匹,然后低价卖出,而他也从不关心这些布匹存放在哪、卖到哪,他只负责洽谈、签字和拿“报酬”。“报酬”多少,都是事成之后,由沈某和徐某看着给。
一个月后,王宝祥在家里被警方带走。4个月时间里,他一共做了多少笔买卖?拿到多少“报酬”?王宝祥自己也记不清,但法院认定他实际骗得货物共计价313万余元。
在这起合同诈骗案中,周彪军把从没有做生意经验的王宝祥“拖下水”,主要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他被法院以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新闻调查
“减法生意”的骗局正呈上升趋势
“依卓服饰”这样的骗局,在中国轻纺城轻纺市场内屡见不鲜。
最早的一起发生在2004年。那年,轻纺市场48家经营户联名向绍兴县警方报案,称他们的布匹被人骗走,被骗布匹的金额高达270多万元。绍兴县警方成立专案组,后将骗子吴明万、黄代平两人抓获。
吴明万、黄代平原本在柯桥轻纺市场做布匹生意,跟许多经营户很熟悉,由于经营不善,萌生诈骗生财的念头。如吴明万所说,他支付少量的货款后,就可以轻松地拿到大批量的布匹,然后低价卖掉。
在轻纺城经营户们看来,吴明万、黄代平以市场价买进,再以低于市场价出售,从而轻松套现,这种骗局被经营户们戏称为“减法生意”。
记者从绍兴县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类似的诈骗案呈明显上升趋势,骗子越来越多,受害对象越来越广、涉案金额越来越高。2007年,该院共受理此类案件9件15人;2008年11件17人;2009年13件18人;今年才过去半年,已受理10件12人,其中最大的诈骗金额达上千万元,受害对象有数十家。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诈骗的形式越来越隐蔽,从最初的个人诈骗,到后来成立空壳公司,再到如今租赁厂房等等,但诈骗的本质如出一辙,即简单的“减法生意”。
检察机关:“欠账做生意”给骗子留下空子
检察机关有关人士说,这类诈骗案频繁发生,与经营户自身原因也分不开,一些经营户急于做成生意,轻信了前来购买布匹者的身份,有的经营户跟顾客之间连购销合同都不签,只是在销售单上简单记载,让对方签个名。
再一个就是布匹销售款的支付方式存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顾客起初支付少量的货款,待布匹销售出去或加工完成后,再来支付剩余货款,这种赊账购货的方式给骗子留下了诈骗空间。
对于上述分析,从事纺织品的经营户们基本认同,但他们也表示出无奈。“如今轻纺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你动不动要顾客全部付清货款,那永远不会有人跟你做生意,‘欠账做生意’早已成市场习惯。”经营户们说。
采访中,一些经营户们也提到,如果是陌生顾客,他们是肯定不会赊账的,赊账只在“熟面孔”之间发生,但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时连“熟面孔”拿到货物后也玩蒸发。
产品有竞争力
企业才能掌握主动权
从检察机关提供的数据看,今年纺织行业发生合同诈骗案件数呈上升趋势,诈骗对象从以往的个体经营户,转向纺织品生产企业,其范围更加广、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同样说明目前绍兴不少纺织品技术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卖方处在被动地位,“欠账做生意”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纺织品生产企业对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市场中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为当务之急。
当然,眼下经营户自身要提高警惕。比如改变“口头合同”交易方式,得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鉴于假冒他人公司或注册一个无经济实力的公司行骗,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动向,经营户交易时必须事先详细征询公司经营、诚信状况。
针对诈骗案呈高发态势,目前绍兴县公安局已采取进一步措施。该局开办一个“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一方面揭示骗子各种诈骗伎俩,另一方面帮助经营户解决疑难问题。比如经营户对初次接待的客户不熟悉,可以登录系统网页,在相关栏目内发帖,询问能否放心交易,系统将自动搜索查询企业的相关情况,然后回复,当然还能从其他经营户的跟帖中了解到该客户是否有欠款、信用如何等等有用信息。
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