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今年以来,台州黄岩区围绕打造最佳宜居城区,以64项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创新效能建设机制,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全区上下焕发出一股清新风气。
“治庸提效,重在民生。”黄岩区委书记陈伟义说,要真正为民办实事,政府工作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效率,“决不能年年有进步,年年没结果”。
民生为先,说到就要做到
6月,黄岩区头陀镇卫家村的自来水管道通水了。祖祖辈辈从河里、井里挑水的村民们,终于喝上方便清洁的自来水。
从去年开始,黄岩区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头陀镇20个自然村、2.1万名村民的饮水问题纳入首期改造工程。
“根据区、镇制定的计划,去年底,自来水管道铺到头陀镇,今年的目标要把自来水管道铺到所有自然村。”头陀镇委书记卢高计介绍。
除了自来水管道,卢高计还历数了今年要为老百姓办好的几件实事:82省道工程头陀境内的施工扫尾、画岩山风景区前期规划、6个自然村农房改造等。
根据黄岩区效能监察评估办法规定,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时刻表,都要列入评估考核,接受来自政府部门、群众代表等方面的随时监督,每季度在媒体公开亮分,使民生项目“说到就要做到”。
把这些重点民生项目纳入效能监察评估体制,是黄岩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举措。今年,黄岩区首次全面梳理了全区制约发展、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摸排出64项重点项目纳入各个部门、单位考核,并组织督查小组按照年、季度、月等不同时间段,进行现场突击检查。
公开亮分,治庸提效制度化
5月末,当地媒体公示了2010年一季度黄岩区效能监察评估对象的分数,接受群众监督。
这个分数,在当地被称为效能指数。在黄岩,已经经历了5年的不断完善。
2006年,黄岩区首次邀请186名监督员,在年末对纳入考核的34个部门进行年终评估。对每个纳入考核的部门设置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三个选项,不同选项折合成不同分值,按照满分100分计分。
5年来,参评部门、评委的组成在不断演变。今年,11个乡镇、64项重点项目被第一次纳入考核范围;每年公布一次考核结果缩短为一季度考评一次,并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发布。
从评委组成上来看,由最初的党代会代表等基层代表组成的186个监督员,到如今效能指数评委团分别由领导、监察小组成员、群众代表、企业代表、乡镇代表组成,其中群众、居民代表占总人数的7成以上。
百姓为重,一把尺子量民生
“推行效能监察评估机制后,政府办事效率高了。”作为企业家代表和监督员的双重身份,黄岩本地企业家王明荣有着最明显的体会。
最近王明荣的公司拍下黄岩区20亩土地打算新建厂房,需要审批各类证件。按照以往的规矩,王明荣常常要花上一个多月时间,在各级规划局、建设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周旋。如今,他只需要一个项目经理,一周内就能把所有手续办好。
“不需要面面俱到,政府办事一次集中解决一个民生问题,效能监察评估就达到了预期效果。”黄岩区委书记陈伟义说。
黄岩区环保局在5年效能监察评估中曾连续3年排名靠后。通过自我检查,环保局发现在百姓反映问题较多的环保投诉处理方面,工作人员拖沓推诿,处理问题不够及时。
王西村附近集中了黄岩区上百家医化企业、轻化企业,村民与当地企业一直冲突不断。针对这一情况,黄岩区环保局首先根据台州市相关政策,对周围的48家中小规模医化企业关停处理,减少对当地污染。对暂时无法搬迁的20多家轻化企业,联合当地街道、企业、村民代表组成村企和谐协会,每季度、每半季度、每月举行座谈会,增进企业、村民双方互相了解监督,有问题现场解决。
办事利索了,百姓通气了,环保局效能监察的评估排名也跟着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