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舟山水下考古十三天 发现65处文物疑似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在线07月14日讯昨晚,十多个年轻人在宁波聚餐,纪念13天来共同的出生入死。

  他们是此次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的专业考古队员,都是70后或80后。过去的13天,他们穿梭在嵊泗列岛海域,探寻遗忘在大海中的宝藏。下一步,他们将去温州、台州。

  我执拗地4次问本次考古队执行队长、宁波水下考古基地主任林国聪:“这次水下考古是成功的么,收获是否超出了你们的预期? ”

  林国聪没有正面回应:“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奔向一个又一个水下疑似点,排除99个,收获1个惊喜。 ”

  如此心态平和地科学看待这次舟山水下考古,我觉得,老天对队员们还不错:在茫茫大海上做的5道选择题,至少对了一道。

  从6月30日到7月12日,考古队依次探寻了5处疑似水下文物点,有一处文物点给了他们回报:发现一艘沉船,捞出了30个瓷碗。看做工,那是清代的物件。

  队员们说,在大海中做考古选择题,决不是人们熟悉的四选一,而是现实版的“大海捞针”。

  暗礁旁捞上来30只瓷碗

  在两三百年前的清代,有的船运送货物到遥远的异国,有的船来往于岛屿和大陆之间,贩卖着岛民的生活必需品。

  嵊泗海域有一个叫做江礁的礁石。落潮时,它是一个不小的岛屿;涨潮时,它没于海水下,成为暗礁。暗礁是船只杀手,在清代,不知有多少船被它暗算。

  这次,考古队发现了其中的一只,它躺在江礁旁的海底,水面下21米。

  日复一日的涨潮落潮,不可低估的自然潮汐能量将沉船冲碎。队员潜入海底,看到几块船板,一堆瓷器散落在船板四周,他们捞起了其中的一些。

  捞上来的30只瓷碗,多数碎了,完整的几个,看上去做工粗糙,是百姓家用之物。但这并不能否定沉船的考古价值,它们有助于更多了解古代舟山人的生活。

  水下55米能见度为零

  到昨天为止,共排查了5处疑似文物点,4处在海平面以下20~30米之间,一处深达55米。

  枸杞岛附近海水中的3处疑似点让队员们失望了。或查海难记录、古海图,或听渔民们口耳相传,那里似乎“有东西”,但是,疑似点水域搜过了,再把搜寻范围扩大一倍,还是一无所获。“或许强有力的洋流已把文物带走,或许海底淤泥已把它们深埋”。

  还有一处疑似点在海下55米深处,队员们无奈放弃,如果硬闯,或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片海,靠近泥沙俱下的长江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为零。

  65处疑似点可能有文物

  舟山水下觅宝,始于2007年,3年间,最大惊喜来自于晚清最大军舰“海天号”。

  甲午海战中,名列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覆灭,战后,为重建中国水师,清廷从英国购买了巡洋舰“海天号”。这艘战舰长近130米、宽14米,服役8年后的1904年4月,触礁沉没于舟山海域。

  当时,清廷捞起了船上的机器设备、枪炮弹药,从海水中抢出的财富价值35万两白银。 40年后,侵华日军再次盗捞“海天号”,拿走了十多吨的铜螺旋桨和数十箱船内物品。

  离开世人目光整整65年,去年7月,水下考古队在舟山嵊泗北鼎星岛附近水下再次发现了海天号,确认舰艇甲板以下依然完好。

  舟山海域埋着多少条载满珍宝的沉船,没人知道。我们知道,这里是五代两宋乃至元明清远东贸易的中继站和中转港。

  目前,65处水下文物疑似点已进入考古队的法眼。

  相关阅读:

  浙江海底寻宝有多难?

  林国聪,福建人,29岁,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供职于水下考古宁波工作站,投身水下考古7年。

  司久玉,河南人,26岁,200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供职于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入行初期搞陆地考古,去年拿到了潜水证书,成为舟山持证水下考古第一人,人送外号“舟山第一摸”。

  浙江水下考古圈不过10多人,昨天傍晚,我采访了林国聪和司久玉,希望找寻两个答案:他们做些什么?听说在浙江海底找宝贝格外难,难在哪里?

  水下考古高风险强劳动低报酬

  做水下考古,用世俗的眼光看,是一份性价比不高的职业:高风险,强劳动,低报酬。

  司久玉说,在海水中痛并快乐着,是因为钟爱水中探宝的感觉,“水下的未知世界,让我们这些70后80后们痴狂”。

  司久玉干过陆上考古,也干过水下考古,他说,同样找寻一件珍宝,在海水里,难度超出陆地上百倍。但是,一旦找到了,那种兴奋感,也要超出许多。“在海里,还能找到鱼儿的自由自在。 ”

  司久玉用“钢丝绳上的舞蹈”形容自己的工作。

  考古时,平静的海水之下隐藏着两大杀机。一是渔网,如今的先进渔网布满锐利鱼钩,若潜入能见度低的水域,水下不易发现渔网,易卷进去;二是暗流,海底地形多变,洋流经过时,易产生强冲击力的暗流,一旦冲走绑在身上的绳索,将陷入险地。

  水下考古,中国考古队员最多能下潜100米,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深度。不过,在这个深度的水下,队员的脏器面临着海水的强压。

  浙江海洋寻宝泥沙是头号大敌

  水下寻宝难,浙江海域寻宝是难上加难。

  泥沙,是浙江海域寻宝的头号大敌。既面对长江口,又面对钱塘江口,两条大江裹挟陆地上的泥沙冲向海洋,让浙江的近海时常黄汤一片。

  水中的能见度,和陆地上动辄就是几十公里相比,要低得多,而泥沙让浙江海域的能见度变得更低。能见度太低,潜下水去,不光有宝贝看不清,还是潜水员的致命威胁。

  一艘船沉入水底,随江水而来的泥沙紧跟着也向海底沉淀,覆盖在船上,经过几百上千年,一艘沉船就被深埋在淤泥之下。此时,就算探测器能发现淤泥下的异常,要在海底拨云见日,挖出沉船也难于登天。

  浙江海边少沙滩,多礁石,在这样的岸边,往往水更深。福建的海岸,考古往往可以在十多米深的水下进行,而浙江,一般超过20米。

  林国聪说,每多下潜10米,潜水员能在水中呆的时间就要缩短一半以上,意味着打捞文物的时间和花费会成倍上涨。

  相关阅读:

  全国持证的水下考古队员70多人

  水下考古,中国发端于1986年,沉寂21年后,因2007年发现沉船“南海一号”,开始被公众热捧。

  如今的中国,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水下考古专业,唯有厦门大学为考古学专业学生开设了一门水下考古课。

  将一位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变成入门级的水下考古队员,至少需花费10万元的培训费。 1989年至今,国家文物局搞了5期水下考古培训班,该培训班被视作中国水下考古“黄埔军校”,司久玉是第五期学员,人称“黄埔五期”。

  当前,全中国持证的水下考古队员有70多人,其中一半的人还在坚持水下作业。

    据《舟山晚报》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