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
这段时间,当几十万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在为分数和志愿犯愁的时候,今年毕业于浙江海宁高级中学的夏丽(化名)却感觉离这些很远。因为她没有参加高考,也就是说,她是今年的“弃考一族”。
“弃考一族”成长记
A、我们不孤单
我们已经看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成历史。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
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杭州,弃考的年增加率为20%。
一边是总数(分母)的下降,一边是弃考人数(分子)的快速上升,显然,“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7%,夏丽就在这7%里。“放弃高考,是因为对国内教育缺乏信心”,夏丽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那个滋味,紧张、压抑,甚至看不到希望。等结束了全部的高中课程后,我打定主意,不在国内升学。”显然,夏丽并没有像她的同学们那样,度过黑暗的高三段,但旁观的情景也足以让她感到后怕。
B、我们不遗憾
夏丽的决定是出国留学,高三的时候她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英语的学习上。“我现在去挤高考独木桥,以后再挤就业的独木桥,何必呢。”夏丽不想这样过。上个月,她最终决定明年赴美国留学。
夏丽提供给记者一份成绩单,是她高三“一模”时候的成绩,理科650分。其实,这个成绩在国内也可以拼拼重点大学了。“过程呢,如果过程是痛苦的,那我宁愿放弃。”从夏丽的言辞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信息,用同一份力,甚至少花一些力气,她同样能考取国外更优质的高校。而接下来,就业也好,再次升学也好,都会更高端。“如果说花下去的心力和文凭的含金量也可以化成性价比的话,我认为放弃高考是实惠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对高考的膜拜也越来越淡了。2009年浙江省理科第一名被杭外的学生摘取,后来杭外的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对国内状元没有太大的兴趣了,这个“第一名”前还有很多“第一名”,他们要么在高考前选择了留学,要么就选择保送,总之避开高考。
C、我们很多样
“弃考一族”的选择很多样。
除了留学以外,直接进入社会的也不少,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从中职学校毕业的,也有少数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会先找工作,然后利用固定的闲暇时间到专门的技术学校考取一个或者多个证书。目前,比较吃香的专业有动漫设计、厨艺、环保、汽修。
在杭州办过动漫类培训学校的滕老师告诉记者,这部分学生还是考虑到就业问题。“如果去读民办高校,就业情况也不会有多大的好转,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读技术培训学校最起码可以做两手准备,一来获得学历证书,二来有一门技能。”滕老师觉得家长对培训学校也有不信任,但是他们更怕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工作。一般来说,培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有“定向”的味道,不再把学生当作“学生”教育,而是把他们看作“准职业人”加以培训,一年或者两年后毕业了,这些学生就是某个专业的补给人才。“论分数,他们肯定是比不过重点中学那些学生,但是进入社会可以及早让自己找到兴趣,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再加上专门培养,就业会更乐观一些。”
如果说,这些学生是培训类学校的市场对象,那么培训类学校开出的学费价码不算便宜,动漫设计专业的学费在15000元—30000元,网页设计学费在8000元—20000元。每年的6月—9月,实际上就是紧跟着高等院校录取进程,培训学校也到了招生旺季。
“你们不怕这类学历证书含金量不高吗?”通过滕老师,记者联系上一位再读学生的家长。
“中国大学看上去像精英教育,其实更像‘四不像’,更不像就业的敲门砖。那么,我宁愿给孩子更现实的教育。”家长说得斩钉截铁。
扩招是弃考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很多人认为弃考比高考更合算
扩招是高考话题中绕不开的关键词,它与弃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说,弃考是扩招后的连锁反应。
夏丽之所以选择了美国高校,很大程度上也是认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扩招加剧了这种趋势。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看起来进高校好像容易了,但随之家长和考生发现,想进清华、北大、交大这些重点大学,依然要竞争得头破血流才行,而“野鸡大学”却有了冒头的趋势,同时随之到来的就业问题又冲淡了人们对于高考扩招的喜悦。
“这就相当于还是同样质量的鸡蛋(指高校),无非放进篮里的数量或者分布在改变而已。”一些高校招办老师认为,扩招没有对高等教育起到质的提升,反而给很多名不副实的“野鸡大学”创造了机会。
“考进计划内高校后,是专业挑我们,这本就很被动了。”就在昨晚,浙江省高考文理科第一批平行志愿首轮投档线揭晓后,就读义乌一所高中的小杨跑到报社,再确定无法进入哈工大后,当场决定不再补报志愿。“无奈的选择只能使自己的求学和就业道路变得更窄,我不能浪费时间。”
查
很多人认为弃考比高考更合算
放在十年前,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弃考是不可理解的,但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在经过自己的计算后,已经能够很坦然地选择弃考。对他们来讲,弃考比高考更合算。
计算一:上高校性价比低
即便我们再怎么不愿意承认教育产业化,但它确实与更多的经济名词在发生关系。家长、学生对国内教育的挑剔,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将教育与投资放在了同一平面。
教育是不是投资?也许已经是了。比如家长、学生看重的就业问题,就是高等教育的延伸。这学费花得值不值,家长要掂量一下。
丁越是台州人,去年参加的高考,总分只有430多,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学校只能说不好不坏,但是今年我还是选择了退学。最大的问题是,你根本学不到什么技能,也没有专业氛围。”丁越认为,进高职院校理所当然是为了顺利就业,按当时的态势,却很难。更何况,他交的学费要好几万。
今年初,丁越选择了高复短期班,但到了高考日子他却弃考,选择留学荷兰。“我一直都在权衡,在对比了风险、学费、就业面后,我认为留学作为教育投资更合算一些。”
计算二:读大学依然就业难
弃考未尝不是一个理性明智的选择。弃考是所谓的人才的分流,另外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18岁了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2000年的大学毕业生106万人,之后2001年,2002年二次扩招,到2009年要毕业610万大学毕业生。从2001年到现在十年时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但是就业的位置肯定没有增长6倍,再加上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市场更严酷。高中毕业生要考大学的时候,一看到今天的不景气,就紧张了,所以,很多人把就业难作为弃考的理由。
弃考看起来很美风险必须要考虑
必须承认,目前的国情,放弃高考、放弃“学历”的保驾护航,风险是大大的。尤其是农村学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是记住,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已经让每年毕业的数百万大学生,一出校门就成为了“失业者”。如果没有学历,又缺乏技能的话,你还能用什么去拼?所以,至今,教育和高考,还是大部分中国学生改变命运的主要渠道。
还需要注意的事,有的学生弃考并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而只是对考试的畏惧,对这部分群体来说,弃考是一种退缩和懦弱,没有任何意义。
每日商报 申屠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