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尽管杨梅已经下市,但这几天,象山泗洲头镇的马伟菊又做起了杨梅生意。
她的杨梅个头尖挺、色泽饱满、汁多味甜,一些来自杭州、上海的经销商不惜拿出了一公斤100元的高价收购。
马伟菊的这些杨梅是从哪来?
“这些杨梅都是6月30日从树上采摘下来的,到今天,已经存放了15天。”昨天,马伟菊笑着向晚报记者揭开谜底,“镇里引进了一项杨梅保鲜技术,正是它,让我的杨梅在保留15天之后,还像刚采摘下来的一样。”
杨梅保鲜15天品质获肯定
而在半个月前,决定将自己的100公斤杨梅送进冷库保鲜,马伟菊还是犹豫了不少时间,“100公斤杨梅,按照当时一公斤16元的价格算,可以卖1600元钱,可采用保鲜技术万一保鲜失败了,这钱不是打水漂了吗?”
而昨天,马伟菊却向记者抱怨:“要是当时多保鲜些杨梅就好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她那100公斤保鲜杨梅按100元一公斤的市场价格算,她可以卖1万元。
事实上,和马伟菊有一样想法的梅农还有很多。
昨天,在位于象山泗洲头镇的宁波市原生态杨梅保鲜示范基地,记者看到,冷库里存放着一篮篮包装并不整齐的杨梅,这些杨梅的主人都是下马岙村的梅农,当初这二三十个梅农将自己的少量杨梅拿来保鲜,就是为了看看杨梅的保鲜期限有多长,保鲜品质怎么样。
昨天,在这里举行的杨梅保鲜产业化示范现场会上,这些梅农和象山当地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一道,对保鲜的杨梅进行品鉴,结果,大家一致对保鲜15天的杨梅品质赞不绝口。
让冷冻杨梅也会呼吸
杨梅保鲜技术是今年象山泗洲头镇首次跟宁波市农科院合作引进的。
泗洲头镇是象山的杨梅大镇,杨梅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种植基地1.3万余亩,产量约5000吨,上世纪80年代,这里开始大规模种植荸荠、东魁等杨梅品种,但泗洲头镇靠着连绵的林区,地理位置给当地杨梅销路带来了一定影响。
怎样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态杨梅也能销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呢?当地政府和市农科院合作,决定将泗洲头镇下马岙村作为宁波市杨梅保鲜示范基地,今年5月底,在泗洲头镇镇政府的支持下,象山县兴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志旦率先出资10万元建造了可存40吨杨梅的冷库,并由市农科院的杨梅保鲜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早在3年前就着手杨梅的保鲜工作,今年开始进行杨梅保鲜的产业化,此次宁波市原生态杨梅保鲜示范基地采用的杨梅保鲜法是将存放在冷库中的杨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用光合气调器来调节采后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其营养损耗,保持杨梅的新鲜度和糖分。”市农科院加工研究所负责人凌建刚称,“说白了就是让冷冻杨梅也能呼吸。”
象山要搞保鲜杨梅产业化
这几天,黄志旦每天都要接到10来个来自上海、仙居等地的杨梅求购电话。他那存放在冷库超过500公斤的杨梅成了香饽饽。
“明年杨梅上市前,我还要建2个冷库用于杨梅保鲜。”黄志旦说。
有这样想法的远不止黄志旦,鲍英钱,这位象山县英钱杨梅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称,今年下半年,也要建冷库。
“今年杨梅保鲜15天在泗洲头镇取得成功,接下来,这种模式要逐渐在象山推广,让象山的保鲜杨梅走上产业化道路。”象山县农林局副局长周善彪称。
宁波晚报记者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