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温岭市的54岁市民林保才,称其成功培育出了珍稀药物“太岁”,7月16日下午,记者怀着好奇心来到林家,见到了所称的“太岁”。
后经浙大专家鉴定,为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三种菌的共生体。
市民称培育出传说中的肉灵芝
在温岭太平街道后溪岸路林先生家,记者见到了林口中的“太岁”。在一个靠窗的木箱上,摆放着大小十几个瓶子,瓶子里漂浮在黄色液体上的白色物体,就是他说的神秘“太岁”。
“‘太岁’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本草纲目》中写的肉灵芝,非常稀有。”林先生告诉记者。
2008年,他花了几百元,从新疆乌鲁木齐买回当地人口中药用价值极高的“太岁菌丝”。回家后,林先生按新疆人指点,将菌丝用糖、茶叶和水进行培育,但多次实验培养却没成功。
去年底,他对茶叶配方进行重新调整,终于在今年6月成功培育出“太岁”实体。
记者看到,林先生说的“太岁”,浮在水上呈白色,而浸入水中的另一面,则有些偏黄,中间部分可一片片掀开,而用于泡“太岁”的黄色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酸味。
专家称只是三种菌的共生体
随后记者来到书店,查阅了《本草纲目》一书,在“菜”部“芫”类中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 ,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为鉴定林先生是否真的培育出李时珍所写的“肉芫”,也就是民间称谓的“太岁”,7月16日下午,记者特意带着“太岁”样本,求教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专家。
该中心副教授陈再鸣鉴定“太岁”样本后认为,林先生所培育的“太岁”,只是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三种菌的共生体,学名红茶菌,俗称“海蘑菇”、“海宝”、“胃宝”,英文名“KOMBUCHA”。属于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酸性保健饮料,它的产生可追溯到秦朝,20世纪初有红茶菌能减轻胃病的报道。
陈再鸣说,上世纪80年代初,红茶菌饮料在我国被群众推崇为能治百病的灵药,但随着近年来专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红茶菌实际上是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的共生体,在一定比例的茶糖水中,这三种益生菌能互惠互补,共同作用,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
虽然,常喝红茶菌饮料能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有害病菌、预防感冒,帮助身体排毒等功效,但红茶菌毕竟只有保健作用,根本无法和李时珍所写的“太岁”相提并论,因“太岁”属于“芝”类中药之一,对疑难杂症有着更特殊的治疗效果。
今日早报通讯员金云国本报记者吴中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