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也喜欢去红日亭喝茶、玩耍。 蒋文广 摄
浙江在线07月20日讯 盛夏来临,温州街头十多个免费茶摊又出现了,这些摆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茶摊,除了带给路人阵阵清凉外,更记载了不少过路人的回忆。
“十几年前,我刚来温州打拼,走路路过这里都要来杯搪瓷罐的茶水解渴,现在我开自己的轿车路过,还是要来喝口水,茶水的味道十几年都没有变。”——温州私营业主陈先生,禁不住在又一个夏天来临之时回忆起自己与红日亭免费茶摊的往事。
今年刚好40岁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对红日亭茶摊很有感情:十几年来,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喝过阿姨递上来的免费茶水;现在自己生活条件好了,也常常来喝茶。他说这是一种奋斗的记忆,所以每年也会捐点款,作为一种对爱心的回报。
1982年夏天
我从泰顺农村来温州谋生
茶摊阿姨鼓励我:只要肯吃苦一定能找到工作
1982年夏天,拿着初中毕业文凭,我从泰顺农村来温州市区谋生。
当时,口袋里只有21元,我想先投靠亲戚,落脚后再慢慢找工作。可亲戚家一时间找不到,实在不舍得花钱坐公交,我就边走边问。
只记得那天太阳很大,走了几公里路,就满头大汗,想要口水喝,可城里不像乡下随便找户人家就有口水喝。当时真是又累有渴,而且找来找去,拿着亲戚家的地址还是找不到,心里又害怕又着急。
那天凑巧来到红日亭,我看到有位阿姨摆着大桶的茶,还有几个搪瓷杯。偶尔有人路过,他们拿搪瓷杯去喝水。
我就凑向前去问:“阿姨,我也想要喝水,这水要钱吗?”
阿姨很客气地说:“不要钱,你随便喝。”说完阿姨给我一大杯水,我咕咚咕咚地喝起来。阿姨叫我慢慢喝,还关心地问我,这么大热天去哪里。
我告诉她要找个工作,想投靠亲戚。
阿姨鼓励我,只要肯吃苦,在温州肯定能找到工作。她还热心地帮我指了路,并让我每天来这里喝茶。
当时我只感觉,这个城市好人真多,有了阿姨的鼓励,我想肯定能在这里立足。
1983年夏天
我到工地当小工了
每到中午,买3个馒头到茶摊喝茶
后来,我才知道亲戚家就住在茶摊附近。当时亲戚他们家也很小,我就住在阳台上,不过总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
刚开始工作不好找,我每天出门去找工作,每天去那里喝茶。红日亭有很多热心的人,他们让我先去干点体力活,然后慢慢找工作。
1983年,我去工地当小工了。每到中午,我就买3个馒头,到红日亭喝茶。有时候阿姨还给我一个鸡蛋,或给我点咸鱼干,那时候觉得真是美味。
后来,我到工厂打工了,离红日亭也远了,可一到休息日,我常常走路去那里喝茶。
1986年夏天
我买了辆自行车
不顺心时喜欢去茶摊,其实那儿的人我都不认识了
时间过得很快,1986年,因为我的努力,在工厂干上了技术工作,也买自行车了。夏天,我就常常骑自行车去喝碗茶,倒不是那里的茶比家里的好喝,只是有时候碰到了不顺心的事,去那个地方,就记得自己碰到的困难,就会想起自己是怎么熬过的。这样想想,眼前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家里人也常常问我,为什么喜欢大热天骑这么远去喝杯茶,我就说,那里有我的亲戚,我去走走。大家也就相信了。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这里的人已经换了好几茬,我都不再认识,只是有着很多记忆。
慢慢地,我也不甘心在厂里打工了,或许是喝茶人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在这里喝茶,是别人的爱心,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让别人喝我们买的茶叶泡的茶?
听了这句话,我就决定一定要多赚钱,让别人喝到我买的茶叶泡的茶。
1987年冬天
我搞起小作坊加工皮鞋
鞋子卖不出去,我还是去红日亭坐了坐静了静
1987年,我从厂里出来了,自己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搞起了小作坊:加工皮鞋。
温州人起家有太多别人看不到的苦。那时候,我记得自己喝生水,睡在厂房里,报纸一摊,就是席子了,什么苦力活都干,哪里有什么老板和工人之分,一家人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说温州鞋质量不好,鞋子卖不出去,一家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办?走投无路下,我去了红日亭,那时候是冬天,没有茶摊,我就特意泡了一杯茶,去那里坐了坐,没想什么,只是理个头绪,因为这个地方我很熟悉,也很能让我安静。回家后,我和家人说,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于是,我又借钱继续把厂搞下去。
1995年到今天
我买了摩托车、轿车,事业越来越好
我开着车照样去喝茶,而且我还能捐些钱帮助别人了
后来,为了联系业务的方便我买了摩托车。再后来,1995年,我买了轿车。一到夏天,开着车,我照样去喝茶。别人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喝饮料呀。我说,就这里的茶最好喝。其实,为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我成长的见证。
当然除了喝茶,我也托家人或者手下送一些茶叶过去,或捐一点钱表示心意。除了在红日亭捐献外,我还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慈善,因为我是得到大家帮助生存下来的,我现在有能力帮助别人了,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现在在红日亭喝茶,搪瓷杯早就换成了不锈钢杯,可不变的是那味道,喝下去,很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