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左)与著名书法家赵雁君的合影
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由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是业内的一项权威书赛。在高手如林的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中,能够获奖已经难能可贵,能够获一等奖更是难上加难,能够连续三届获一等奖则可谓全国罕见!
可他偏偏创造了这个奇迹。
创造奇迹的他,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他叫王建业,是一名来自安徽省怀远县的新台州人。
他家境贫寒,经历坎坷:骑过黄包车,做过搬运工,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在企业当过流水线工人……
当然,在他的履历中,也有过当“教师”的经历——他曾经在安徽省怀远县的一所乡下小学当过代课老师,而今,他在椒江一书法培训班担任指导老师。
一个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编外教师”,是如何创造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三连冠”的奇迹呢?
颠沛流离,苦练书法
王建业于1977年生于安徽省怀远县的一个贫困家庭,1996年高中毕业后就踏上了谋生之路。
1997年,他到天津木板厂打工,在那儿铲树皮铲了一年后,又回到安徽,在饭店里当服务员。
2000年,他的堂叔来到台州骑黄包车。听堂叔说台州是个好地方,王建业便于2001年来到台州谋生。
首先,他来到路桥金清的一家灯厂打工,按每小时两块钱的报酬做着喷漆工;接着,他又来到椒江商业街的一家小饭馆打工,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元。
2002年7月,他回家结婚。婚后,他让妻子也来到椒江做洗碗工。
2003年,因为妻子要生产,夫妻俩回到安徽。王建业在当地一所乡下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
2005年底,一起意外的事情打破了王建业平静的代课老师的生活:他的将近两周岁的孩子因病夭折了!
泪别伤心地,王建业重新回到台州。2006年,他在宏鼎公司当注塑工人;2007年,他在宝石公司组装缝纫机;2008年,写得一手好字的名声传开后,他开始受聘于一些书法培训班,当上了没有编制的“书法导师”……
尽管打工的生活颠沛流离,但是,他学习书法却坚持不渝。
他在宝石公司打工期间,记者曾上门探访。
他的“家”,租在椒江区洪家街道沙王村,房租每月一百多块钱。
环顾室内,房间不大,不到十平方米;设施不多,一床、一桌、一柜,外加一个简易的煤气灶台。床很破旧,只有一米宽。晚上睡觉,王建业夫妇挤在一块。床头柜也很简易,掀开布帘,能看到里面堆放着的书本、纸张和衣服。灶台上的厨具寥寥无几——王建业说,有了这个可供自已烧饭的简易灶台,夫妻俩一天的伙食,能够控制在10块钱以内。
房间里最醒目的,就是一张铺着书画毡的旧书桌了。
“床是朋友送的,这张桌也是朋友送的。每天晚上,我都要在这张桌子上,练上好几个小时的书法。所以,对于这张桌子,我也是充满感情的!”王建业说。
他不吸烟,不喝酒,不看电视,也没有其他什么娱乐活动。除了看看书法方面的报章杂志,他的业余爱好就是练书法!除了打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都在这个小房间,心无旁骛地不断地练啊练。
心诚则灵,拜师学艺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也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追求。
1996年,他苦苦临摹欧阳询的楷书。尔后,又相继临习《张迁碑》、《乙瑛碑》。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了提升书艺,没有钱的王建业,却先后拜了四位名师为师,分别是方明、张乃田、单凌雁、倪进祥。
方明,既是安徽的著名书法家,又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的老领导。
1996年冬天,17岁的王建业从《安徽日报》的“安徽书画坛”专栏了解到关于方明的书艺介绍后,便产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可是,人家既是名人,又是领导,会收自己为徒吗?他心里直打鼓。
学好书法的强烈愿望,让他不再犹豫。他带上了三样东西:一是欧阳询的字帖,二是优秀书法作品剪帖本(14岁开始,他就养成了习惯:看到报纸上的优秀书法作品,就及时剪贴下来),三是介绍方明书艺的《安徽日报》。
辗转来到了方明的家门口,想按门铃,手伸出去了,又不敢按下。反复了几次,在门口足足犹豫了半个小时,他终于按响了门铃。
门开了,慈眉善目的方明出现在王建业的面前。
“你找谁?”方明问。
“我找您。我想拜您为师!”王建业一边说,一边跪了下来,给方明磕头。
方明被王建业的诚意打动了。他不但收下了这个徒弟,还以两幅书法作品相赠。
张乃田是安徽省书协的老领导。2006年,王建业去拿安徽省书协会员登记表时,就提出拜师要求。张乃田说:“等你的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展览时,再收你为徒吧!”张乃田的话,让王建业倍受鼓舞,习书更勤。2009年元旦,王建业不但如愿以偿,而且还得到了张乃田的一幅书作:书能医愚。
倪进祥是北京的军旅书家。2006年10月,由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2006年中国书法百杰”表彰会在北京召开,倪进祥给王建业颁奖。领奖后,王建业提出拜师要求;倪进祥要他继续努力,并在2008年同意了他的请求。
因为王建业在外打工,跟上述老师见面机会不多。给王建业帮助最大的,当推同为新台州人的单凌雁。
2007年,王建业的老乡——安徽籍知名书家单凌雁来台州发展。久闻单凌雁大名的王建业喜出望外,登门求教,并正式跪地拜师。在单凌雁的悉心指点下,王建业书艺突飞猛进,频频入选权威“国展”。
天道酬勤,收获硕果
打工挣来的薪水极其微薄。
2009年6月,王建业夫妇收养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存压力更大了。妻子要带孩子,养家糊口的担子压在他一人身上。已经在书法培训班授艺的他,不得不利用空闲时间,再去干些骑黄包车、搬东西的体力活,以补家用。
即便如此,王建业还把节衣缩食省下的钱攒起来,用于学习书法的开支。
“除了笔墨纸砚的开销,我还订了《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按年度订的话,一次性开支太大;所以我选择了按季度订阅,四份报纸加起来,一个季度需要130多块钱!另外,《书法》杂志我也是每期必买的!”
“可以说,我挣来的钱,一半以上花在书法上了。没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想搞书法创作,真是不敢想象!”
今年,王建业用积攒起来的比赛奖金,加上从朋友处筹得的借款,买了一台4100元的笔记本电脑。目前,打字还不熟练,但每次打开电脑,他首先要看的就是书法网站。
阅读报刊,浏览网站,一是为了提高书艺,二是为了参加比赛。
在王建业看来,参加书法比赛,不仅是提高书艺的有效途径,也是挣奖金的好机会。
2008年以来,他先后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第五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赛中获金奖,被授予“中国书法百杰”;在“文博园碑”中华名人第五届全国诗书画名家邀请展中获唯一特等奖;入展“皖军书法百强”,书艺在《书法报》上报道;作品入展中国书协、美协等单位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及2010年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王建业不但珍藏着这些证书,还将它们一一登记在册——用红、黑、蓝等不同颜色的墨水,抄录成一本《书法获奖入展入选记录》。
记者在记录册上看到:2008年,获奖26次;2009年,获奖23次;今年以来,已经11次。
“以前,我是看到比赛就想投稿;现在,我学会了选择,如果需要交参赛费的比赛,我基本上不参加了。”王建业说。
凭着扎实的功底,王建业成为书法比赛的获奖大户,并成了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家网店销售书法作品,能改善生活和“以艺养艺”。
据台州晚报 陈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