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昨日是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初中及部分鹿城区属初中特长生招考第一天,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绣山中学、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三中、温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先行开考。火爆的招生现场,让人有种错觉,仿佛一夜之间,温州冒出了大量的特长生,“特长”似乎成了进心目中名校的最后救命稻草。
现象一:
网上报名“乱投医”
“你们招哪些特长生?”有家长问,“跳绳算不算?”
不少学校负责人称,一些家长不看报名条件与要求,觉得孩子会跑步就报田径,会唱歌就报合唱。在网上,报考市第二实验中学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的有400多名,经过审核,淘汰了一半多;市实验中学在进行资料审核时,5个报考的学生中,就有1人是不符合报考条件的。
“即使网上报名成功,到了审核现场也过不了关。”市第二实验中学校长倪彤说,审核那天,其实就算进了考核范围,让孩子做个陪客,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现象二:
有学生连报5所学校
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市绣山中学和市实验中学两大校区等学校招收特长生192名,经过前天审核,昨天约有800名学生进入考核阶段。
“进入一所满意的初中,才有更多的机会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在校门口等待的市民王女士道出了许多家长的想法,她的孩子报了4所学校,接下来两天还要继续奔波。她说,多报一所学校就多一个选择,也多一份安心。“其实我们也很辛苦。”一位等候的家长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平时没少操心,钢琴班、象棋班、舞蹈班……孩子在辅导班间奔波,他们也跟着折腾。在采访中,像王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有些学生甚至拿到了5所学校的准考证。
现象三:
临阵磨枪应付考试
在温州外国语学校招考现场,一个小姑娘正在练习发声,因为不敢太大声,她的小脸憋得有些红。“妈妈说,这学校的合唱队很有名。”小姑娘说,她跟老师才训练了几天,就报名考试了,没什么信心。
据了解,这种临阵磨枪的特长生并不在少数。温州八音艺校工作人员称,特长生报名前一段时间,艺校咨询电话就响个不停。“有的孩子一点声乐基础都没有,22日要考试了,现在才训练。”其实像乐器类、声乐类,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未必有效。
“一些家长就是为了孩子考试容易,才会让孩子学乐器。”市俊雅民族音乐学校的校长徐俊雅举例说,像葫芦丝,一些家长觉得它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容易上手的,学习十几节课后就能演奏2首一般的曲子应付考试,就让孩子报考特长生。至于孩子对这种乐器是否真的有兴趣,家长并不关心。
现象四:
证书几乎人手一本
这几天,9个报名参加市实验中学招考的学生,正分别参加省里的国际象棋、健美操与排球联赛,但市实验中学给这9个孩子两个选择:要么放弃特长生招考,要么放弃省里联赛。
“所有的孩子都在一条起跑线上,获奖证书只是能力的一个佐证,是审核时的一个必要材料,并不代表可以免试。因为单纯用荣誉看学生,不可能达到真正公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林晓斌这样说。目前,这些孩子都选择放弃比赛,连夜赶回温州,参加考试。
在市实验中学的审核现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来报考的学生,都有本获奖证书。对于学生各种各样考级证书的“含金量”,徐俊雅表示,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专家:
特长培养应注重兴趣
林晓斌认为,温州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特长培养,在取消择校后,“特长”似乎成了择校的最后救命稻草。但个别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一窝蜂对孩子进行田径、篮球、书法、乐器等项目的训练,这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林晓斌说,选择特长培训,还应该从孩子兴趣出发,让孩子通过特长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他们个性成长。
对于近几天的特长生招考火爆现状,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老师徐旭东认为,取消择校是向教育公平迈出一大步,但是特长生的存在,无疑成了另外一种“择校”。它的存在,迫使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都让孩子向“特长”靠近。特长成为家长走向心中名校的筹码,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光明大道”。从此,一些孩子在幼儿园起就要学习特长,走上各种类型培训班的道路,等到10年之后,挤上特长生的独木桥。
“现在校外培训良莠不齐,差的培训机构对于孩子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徐旭东说,即使取消特长生招生工作,只要有学校资源分布不均,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就会冒出另一个择校的“捷径”。要从根本上杜绝“择校”现象,只有让校与校之间趋于均衡,才能缓解这种有些畸形的特长生的热。据温州都市报 项丹妮 朱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