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老鲁的风采。傅继磊 摄
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在泳池里扎一个猛子,双腿迅速摆动……54岁的杭州人老鲁像一条银鱼一样触壁抵达终点。这是杭州定安路游泳池里每天都会出现的一幕,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几天前的天津医科大学泳池里,老鲁这条飞快的“鱼”,甩开身后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对手,第一个到达终点,高举有力的手臂向看台致意。而看台上,无数老鲁的粉丝跳起来挥舞手臂呐喊。
国内外大赛17次获奖
老鲁不是职业运动员,但看看家中国内外大赛获得的17块奖牌,看看他线条分明的“疙瘩肉”,他绝对算得上是个体育明星,但他不是一般的体育明星——2001年,他做过换肝手术。
在前几天于天津举行的全国器官移植者运动会上,老鲁包揽了100米蛙泳、100米自由泳、200米混合泳的三项金牌。这是他在移植者运动会上的蛙泳4连冠(2005年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器官移植运动会上,老鲁就夺得100蛙泳冠军)、自由泳3连冠。
老鲁第一时间发给记者的短信,特别像一条新闻:“全国第四届器官移植运动会刚刚于天津医科大学闭幕,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以及英国共761人(男550人、女211人)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等四大项目的角逐。浙江的奖牌总数居全国首位!这是移植病友的大聚会,估计算上医生和家属,来天津参与运动会的有1000多人!”
换肝后每天坚持游泳
老鲁退休前是杭州公安局刑警,1990年被评为杭州市第一届十大破案能手。几年后,因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差点进了鬼门关。从1993年到2001年,老鲁先后进出医院十多次,光是病危通知单就有十多张。2001年,老鲁在浙医一院接受了肝移植,成为一名“换肝人”。
手术后不久,老鲁就开始有意识地恢复体力。开始时静养,后来登山,从第二年开始,他坚持每天游泳,在定安路游泳馆一游就是七八年。
问问老鲁今年的获奖感言,老鲁的原话跟“感谢CCTV”那些俗套很像,但仔细听听都是大实话,老鲁说,做移植手术时,几乎没想着自己逃出鬼门关还能活得这么好,郑树森院士的高超医术,还有我们单位给我筹集了手术费用,还有很多好人的帮助,才有我现在这么高的生活质量,每次比赛之后,我都要给他们一一发个短信,告诉他们我活得很好,他们给我第二次生命我真的很感谢!
女儿选择做移植科医生
老鲁总是豪情万丈,移植9年多了,生活质量这么好,他说离不开妻子和女儿的支持。“自己做手术时,女儿还在读高中,当时,为了爸爸的病,女儿就有读医的理想。如今,女儿如愿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选择了移植作为自己的方向,以后做一位医生。”
前天下午,老鲁跟平时一样又回医院探望病友,几十个等待移植的肝友,像见到明星一样地欢迎他来坐坐,请教移植以后身体恢复的秘诀。“营养要跟上,锻炼也要跟上,我上午游泳,下午就提菜篮子买菜,多吃新鲜的蔬菜,烟啊酒啊都戒了吧!”老鲁一本正经地说。
指标正常就跟普通人一样
为什么这些本以为会“病怏怏”的病友会如此生龙活虎,体能这么好?记者请教了浙医一院肝移植中心章茫里医生,章医师说,换肝病友中,运动天才不少,不仅有游泳明星老鲁,长跑健将廖韶念,也有60多岁依然每天溜冰锻炼的葛天明,肝移植“宝贝”邵汤宁、查紫彤、曹志豪。这些病友的生活质量这么好,一方面得益于成功的手术,此外,只要病人移植后恢复各方面指标正常,那跟普通人几乎没什么区别,运动除了需要循序渐进,并没有特别的禁忌。“有不少病人手术以后以为自己就变成了残废人,其实只要锻炼得当,身体素质甚至会比以前更好。”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去年的亚洲移植免疫论坛上称,中国内地平均每年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已超过一万例次,目前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超过十万多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无论是肾移植、肝移植、心肺移植还是骨髓移植,在数量和技术上均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