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由于大肆捕杀和生态环境破坏,号称“水中大熊猫”的鼋,一度被专家认为已在浙江境内灭绝。但是昨天,温州永嘉县农业局确认,鼋再现楠溪江。此次,距离鼋在永嘉最近一次被发现已经25年。
“大甲鱼”竟然是鼋
7月16日晚7点多,渔民孙银山和王绍兴在楠溪江下游东岸村前的江段捕鱼,起网时发现有个圆圆的东西。
仔细一看居然是只“大甲鱼”。17日上午,两人打算把大甲鱼卖掉。可是仔细看看,老渔民孙银山总觉得它有点像鼋。
在永嘉,最近一次发现鼋的时间是1985年。永嘉县渔政站陈志俭站长立即赶到现场。
外形上,鼋与甲鱼有许多不同,头大、吻短、眼小,体色为黄褐色。别看它块头大,攻击猎物时头部移动速度快如闪电。
大家将照片发给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理事、温州大学张永普研究员鉴别,判定为鼋。
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理事长计翔教授等专家对活体进行了鉴定。最后一致认定,是鼋!
它是水中“活化石”
鼋再现楠溪江,引起业内轰动。
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文献记载:鼋生存至今已有1.75亿年了。
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加上人为肆意捕杀,许多省份鼋已经灭绝。2000年调查显示,当时我国鼋的生存数量不到2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永嘉,1985年6月,楠溪江里曾捕获一只21公斤重的雌性大鼋,这是鼋在楠溪江的最近一次发现。
即将放归大自然
再现楠溪江的这只鼋重量为13.5公斤,还属于“少年”。老渔民说,鼋浮游水面,肯定近日有台风;如头向上游翘起,不出3天,上游就有暴雨或洪水,非常准确、灵验。
目前,永嘉县农业局安排了两艘渔船4个渔民24小时精心看护着这只鼋。今天,专家在全面体检后,会将它放归大自然。
驻温州记者 吴行妙 通讯员 金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