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大型活动出事,最怕的是什么?
踩踏!最近一次教训,发生在24日的德国杜伊斯堡,在“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上,19人死于踩踏事件。
昨天,为期12天的世合赛在绍兴落下帷幕——这座2500年的古城,经历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艺术盛会。
在23处不同的场馆、学校和广场,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的472支合唱团,超过2万名合唱队员带来了500多场合唱比赛和近100场综合音乐会。
这场安保大考,绍兴圆满交卷。
和德国音乐节有可比性吗?
古城世合赛主场馆设在柯桥。其中,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承办了包括4场开闭幕式在内的8场大型活动。
这一会展中心,长200米,宽80米,可容纳8000名观众——这12天内,包括表演团队和安保人员在内,有近10万人次进出主会场。
绍兴警方表示,这次世合赛安保,论规模和等级,会展中心都是最为严密的。
统计数字显示,会展中心的每一场活动,要投入警力1557人次。这支训练有素的安保团队,分别被指派到了安检口检查、停车场控制、场院巡查、安检排爆等17个不同类型的岗位上。
有人说,德国24日的音乐节参与人数达近百万人,绍兴没有可比性。
但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是个室内场馆——相对露天的音乐节来说,它还要承担另外一份风险:火灾。
昨天,绍兴市公安局纪委书记、督察长马永定直言,如何避免踩踏和火灾,这也是他们在这次世合赛安保中的一个重点。
A、分区
在主会场内,进来的8000名观众,都是被分区管理的。
《美国之夜》大型音乐活动在里头唱响当晚,记者数了一下,这样的区块有20多个,每个区块大致可容纳300至500人。
绍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潘云山说,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发生大规模踩踏事件——有了区块分割后,即便某个区块有突发情况,顶多也只会在这个区块内发生拥挤。
每个区块间的过道,铺的是红色的地毯,宽差不多有四五米。马永定说,即便有部分观众不在座位上,也不会感到拥挤。
在舞台附近,灯光和线路最为集中,也是最可能发生电气火灾的地方。
每场音乐会,当地消防部门都派驻了几组人员,在现场巡逻——他们身上背着一个射程为10米的超细水雾灭火炮,一旦有火苗冒出,它可以马上扑灭。
B、执勤
潘云山说,在每个区块内,他们都有数名警力安排——在音乐节进行时,他们都会驻扎在区块的4个角上,观察和维护区块内的秩序。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只小型灭火器和一个强光手电筒。场馆内的地毯,当地消防部门早在建造时就做过阻燃处理——一个烟蒂掉在上面,顶多也就火星
的地方会烧出一个孔,而不会向四周蔓延开来。
强光手电筒的作用,是为应对突然停电准备的。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手电筒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绍兴警方透露,这次世合赛,他们驻扎了200多名警力在主会场内,但大部分民警和保安都是便衣——每个区块内,有一两名身着警服的民警,带上三五个便衣驻守。
为什么这么安排?目的只有一个:不想制造出让大家如临大敌的紧张感。
而必须有穿警服的人在场,则是便于在散场时,能担当起更大的组织者的作用,“给人可信赖的安全感。”
(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