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宋濂祠堂外的牌坊,本报图片由柳哲提供。
浙江在线07月2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5天前,兰溪宋宅村的祠堂外,站着5个外乡人。他们从成都千里迢迢赶来,只为拜谒明代大儒宋濂。听说在成都,随便找个小学生,都能背出他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几位从张家港赶来的人也专程为拜谒祠堂而来。
一座宋濂祠堂,为何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为这座祠堂奔走10余年的柳哲解开谜底:今年是宋濂诞辰700周年。这对垃圾成堆、荒草萋萋的失修祠堂来说,是个落实修缮的好契机。
而记者也了解到,修复一事已被提上兰溪市政府日程。更让人兴奋的是,11月18日宋濂诞辰纪念日,作为生卒两地的兰溪和成都,将有可能共祭先人。
成都人千里兰溪寻“根”
7月23日下午,兰溪宋濂祠堂迎来风尘仆仆的一行5人。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成都,上午刚下飞机,立马从杭州赶往兰溪。
带队人曾乾炳,成都锦江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其余4人分别是锦江区下龙舟路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德育主任。
成都当地教育专家专程来拜谒宋濂祠堂,这是怎么回事?
站在年久失修的祠堂前,曾乾炳说,这位先儒在成都锦江区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当地还立有宋公书院。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家,金华人,当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被贬谪到四川,后死于途中,葬在成都。
“我们那里,连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们都知道这位先贤的事迹。而龙舟路小学尤其注重传统文化,随便抽出一个学生,都会背诵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曾乾炳说,锦江区教育局打算在学校内,仿明朝书院,以宋濂为名,新建一座图书馆,加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当地巧遇宋濂恩师的后人
拜谒了祠堂,查阅了资料,走访了宋氏后人的聚居地后,曾乾炳坦言,兰溪之行,收获颇丰,唯一遗憾的是,祠堂年久失修,危危垂矣。
“宋濂祠堂”位于距兰溪市区37公里处的横溪镇宋宅村,如今隐没在一片荒草之中。
虽然兰溪市政府于2005年11月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而今的现状却是无人照看,无人修缮。
行程中,曾乾炳遇到了同样为宋濂祠堂而感到痛惜的柳哲。
柳哲自报家门,原来他的先人与宋濂有着很深的渊源。
柳哲,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同时也是宋濂的恩师、元代著名学者、“儒林四杰”之一柳贯的21世孙。
柳家和宋家后来结成姻亲,宋濂胞兄宋渊的孙女后来嫁给了柳贯的孙子柳穟。
有了这一层关系,对于宋濂这位先儒,除了敬仰外,柳哲还多了一份亲切。
15年前,柳哲发表演论文《宋濂祖籍后裔考》,首次提出“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为宋濂后裔聚居地,同时亦为宋濂祖籍地。”
2006年,柳哲还发起“重修宋濂祠堂”等相关纪念活动。
“客居北京10余年,每每探亲回家路经‘宋濂祠堂’时,每每看到‘宋濂祠堂’的破败不堪,我无不心痛无比,怅然而归!”柳哲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兰溪准备修复“宋濂祠堂”
“2005年时,祠堂保存状况基本尚可。后因村集体将祠堂租用给他人开办塑料粒子加工厂,导致大量垃圾和污水产生。”兰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加工厂后来被关停,但杂物垃圾却未进行清理,祠堂从此关门闲置。
不过,当地已经在着手筹款,准备修复祠堂。”
“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若能在宋濂诞辰700周年之际,重修祠堂,地方政府就是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柳哲说。
“我们已要求宋宅村成立修缮组织,尽快实施修缮保护。”兰溪市文广局工作人员说,“并派人与当地镇村协调,清理垃圾杂草,勘查建筑残损情况。”
横溪镇镇委书记蒋庆余说,镇里也十分重视此事。“前不久刚刚开了‘宋濂祠堂’修缮的专题工作会议,成立由宋宅、下溪前、大斯3个村主要领导和对宋濂文化关心人士组成的祠堂修缮委员会。”
记者获悉,前不久,对祠堂外围的清理工作也已展开。宋宅村村委书记宋建卫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筹集资金7万余元,将在近期动工修缮。地方政府也将根据修缮工程量,给予宋宅村首期2万元的资金补助。
“旧祠换新貌之际,地方政府还将与宋氏子孙共同举行一次宋濂诞辰700周年的公祭活动。”宋建卫说的每一个字里都透着满满的期待,“宋氏后人可不只聚居在宋宅村的这一支。”
川浙两地将共祭宋濂
上个月,来自江苏张家港的宋炳良等人,也来到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寻找先人宋濂的足迹。
这位宋炳良,和宋濂又有什么关系?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宋炳良。
“我们不算宋濂的直系后人,而是宋濂堂弟的后人。”宋炳良笑着告诉记者,据《宋氏宗谱》记载,明朝时期,部分宋氏第26代后裔从兰溪迁往江苏无锡,后又迁至张家港。“我们是宋濂第41代子孙。现在,张家港、无锡一带有宋氏后裔5000多人。”
“上个月17号,我们一些后人前往兰溪,先后参观了宋宅村和‘宋濂祠堂’,心里很是激动。但看到‘宋濂祠堂’颓败的样子,也有着说不出的难受。”65岁的宋炳良叹息。
得知地方政府已经着力于筹款修复祠堂,宋炳良心中一亮。“作为后人,我们也要为宋濂祠堂的修复出钱出力。”
今年11月18日,恰好是宋濂诞辰700周年。
“我们有个设想,如果可行的话,川浙两地能否同时展开拜祭活动,共同祭奠这位先祖?”想到这一点,曾乾炳也很期待。
兰溪方面的态度,让他很兴奋。
“宋濂祖籍地在义乌,出生地在金华,迁居地在浦江,卒葬地在成都,后裔聚居地在兰溪宋宅村等地。如果川浙两地能在先祖诞辰700周年之际共同祭拜,不能不说是一件百年幸事。”横溪镇宣传部长钟建仙说。
昨天下午,曾乾炳一行5人离开金华,从杭州搭机回成都。“我们将会把这一设想向上级部门汇报。若能确定,再与兰溪方面探讨具体事宜。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新闻助读
宋濂(1310-1381),明代大儒,有“开国文臣之首”之誉,著名散文家、史学家、教育家。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曾为《元史》“总裁官”,亦为大儒方孝孺的恩师。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已被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初一下册第六单元收入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