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朋友,就在老师眼皮底下动起了手,老师该怎么办?
中国家长:还用说,当然要喊停,还要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下不为例。
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让广大中国家长失望了,她们只是在一旁看着,就像看一场好戏。
这是什么意思?
昨天,在2010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学前教育分论坛上,这样的思维碰撞一个接一个。碰撞的结果就是学前教育理念的全球性融合。
打“群架”的孩子,旁观的老师
这是一种站在后面的观察
日本一家知名幼儿园里,有一对可爱的小女孩,是双胞胎。
她们在教室里玩的时候,一场争斗似乎不可避免地来临了。有两个小朋友和她们抢夺一只泰迪熊,而另一个小朋友在一旁试图调解这场纷争。这只无辜的泰迪熊在孩子们的小手中被扯来扯去,教室里很快就一团糟。
这样的状况很快被老师看到了,她大声喊叫“嘿!停下!嘿!停下!”但她并没有上前阻止。最后,一个小朋友拿着小熊钻到了桌子底下,别人只能干瞪眼。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解决办法。他们开始孩子间的谈判。老师始终在这群争执的女孩身边走来走去,并没有理会她们的口角。
老师的这种“站在后面观察”的行为在日本有“看着”并“守护”的意思。在很多人看来,打架是男孩而不是女孩的天性,这次争执像是由一个团体引起的事件,看上去有点恃强凌弱,但日本学前教育认为,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个争夺泰迪熊的事件是这群年长女孩帮助她们这位最不成熟的同学渐渐成长,并且适应社会的过程。
在早教中心有办公室的3岁小孩
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得到了体验
派勒是一个3岁的小朋友,他与同学们一样,在早教中心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还有一台传真机。他们正在学习使用这个玩意,比如在纸上写下一些问候的话,通过传真机发送给自己的妈妈。“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新西兰,儿童早教中心常常要求父母亲参与幼儿教学,孩子可以通过这些亲身经历,理解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自己的母亲除了是“自己的妈妈”外,她还要工作,同时扮演了其他角色。
新西兰的幼儿园喜欢让孩子与大自然亲近,这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优势。“在冬天,我们并不总把孩子关在室内,让他们在空调暖气中度过一天,这样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会让孩子出去玩水,告诉他们把冰打破,才能取到水,虽然天气很冷,孩子仍然玩得很开心。”新西兰的林德教授说,“如果孩子玩泥把衣服弄脏了,我们不会在意,因为他们通过玩耍得到了某项体验。”
在新西兰,游戏中心是幼儿园很大的设施构成,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玩。在游戏中心没有老师,真正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亲,由父母教孩子怎么玩,让孩子通过玩来认识这个世界。
在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前教育专家将目光锁定新西兰、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幼教发展。这也是这个论坛最大的吸引力所在,它的很多研究结果对中国,尤其是杭州的幼教而言,具有可操作性。
其实,国外的教育专家也很注重研究中国的学前教育。美国专家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就像“故事大王”,而日本则是“混合年龄游戏”,美国的幼教则是一种“选择”,与民主挂钩,孩子玩乐高积木或者让他们在水池玩,都被视作公民民主权利的训练。
据每日商报记者申屠文婕通讯员汪峰余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