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8日讯“只要知道对方号码,便可克隆其手机卡,窃听其所有通话,查看信息。电话:1507051XXXX。测试成功后付款。”
7月26日,一条来自陌生手机号码的短信,让市民徐小姐心里一惊,想起了电影《窃听风云》中的一句台词——“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部窃听器,不管你开不开机,都能被窃听。”在这部电影展示的种种窃听手段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手机窃听。片中的警察只要把手机号码输入电脑,就能对机主实施窃听。窃听技术是否真的已向手机蔓延?人们的隐私如何得到保障?近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复制手机卡就能窃听?
根据徐小姐提供的短信,记者拨打了联系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自称姓何,声称只要记者提供窃听对象的手机号码,就能完成复制,并会将复制的卡通过快递寄到记者所在的城市,试验有效后付款。所有费用为1500元。
当记者质疑目前网上有许多此类骗局时,该何姓男子即说:“小妹如果还有这个顾虑,那就不要浪费电话费了。”但又说,“我们在道上做这行的,是要讲信义的……”直到记者主动放弃通话。“实际上,他所说的测试,不过是利用改号软件施障眼法。”一位民警告诉记者,骗子一般都是随机发布虚假信息,以“克隆手机卡偷听他人电话、接收他人信息”为饵,引诱那些好奇又有需求的人上钩。一旦事主回拨电话,对方会要求事主先付款或先交定金,骗子一收到钱就会消失。而为了增强迷惑性,有的骗子称可先测试,后付款。实际上,所谓的用复制好的SIM卡打电话给事主,不过是利用改号软件更改了号码,而不是用真正的SIM卡。
据了解,自去年7月底电影《窃听风云》上映以来,此类诈骗短信盛行。全市因遭遇此类诈骗而报案的共7人,损失合计44680元。其中发生在今年6月27日的一个案件,受害人被骗走汇款25000元。
复制手机卡窃听根本不可能
针对复制手机卡即可窃听的事,记者咨询了相关通讯专家。
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的技术人员钱晨告诉记者,目前电信的手机用户都是使用CDMA移动通信技术。这一技术最早是美国军方使用的,后被通信运营商广泛运用。在此技术下,每个手机客户在确保手机安全的情况下,其通话讯息都能得到保护,即便运用技术手段,也只能获取通话时间、通话时长、通话客户等信息,不可能取得通话内容。
中国联通衢州分公司网络维护部经理陈旭嵘表示,GSM技术也是如此,每个用户的手机卡芯片都是高度加密的,并有多重保护程序,每张手机卡都有惟一对应的一个号码。在用户丢失手机的情况下,营业厅工作人员须根据客户的相关证明才会复制新卡。而新卡一旦复制完成,原来的手机卡会同时作废,根本不可能出现两张一样的手机卡同时使用的情况。
手机安全须防范窃听软件
看来,通过复制手机卡是不可能达到窃听目的的。那手机有没有可能被窃听呢?钱晨说,有一种窃听软件,被安装到手机上之后可能达到窃听目的。
记者随即在网络上搜索,发现这种手机窃听器或窃听软件在网上公开叫卖,此类产品可截取对方通话中在手机上按出来的数字,如充值卡密码、银行账号密码等,只要输入对方手机号码便能自动窃听。除了一般的窃听功能外,还能安装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实现远程监控,哪怕用户手机处于待机状态,也能窃听到周围环境。
但这种窃听有个前提,就是先要将这种软件植入手机。而植入的方式可能是直接安装,也可能像电脑感染病毒那样,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或者点开相关彩信时,无意中被安装此软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窃听。
对此,手机用户可通过一些措施进行防范:首先,不要将手机长时间地交给他人,避免被人安装窃听软件;其次,手机上网时要注意安全,可下载一些杀毒或防火墙软件进行检测;再次,蓝牙功能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关闭,以防病毒入侵;最后,慎用来路不明的手机,特别是一些山寨机和水货机,它们在捆绑计费服务的同时,也可能被安装窃听软件。
相关法律专家说,窃听或制售窃听器材均属违法。 (据衢州日报记者巫春燕通讯员崔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