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正在进行救援演练。 陈瑞东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7月15日凌晨4点多,杭州钱江一桥附近水域,两艘六七百吨重的黄沙船被浪打翻,先后有5人落水,其中4人被杭州武警支队船艇大队官兵救出。
昨天下午,杭州武警支队船艇大队首次公开了此次救援过程。让人意外的是,这样的救援居然是一个巧合,因为船艇大队在救援前并没有接到任何指令。
武警船艇大队最早发现沉船
杭州武警支队船艇大队驻地在钱江一桥附近,他们的任务是负责一桥上下游500米水域的安全。15日的沉船水域在四桥附近,而且事发时间也并非是武警巡逻时间,那么,船艇大队又是如何最早发现沉船的呢?
据了解,钱塘江每天的潮水都会有变化,特别是夜晚过来的潮头会更大,为了防止停靠在岸边的船艇因浪受伤,半夜爬起将船艇开到江中央,等浪过后再驶回码头,是船艇大队战士们每天的必修课,他们称之为“引潮”。
而根据预报,7月15日的浪头将在凌晨3点多逼近一桥。凌晨2点多,“引潮”的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准备起航了。除了大风和大雨,一切都显得很正常。
而与此同时,在上游四桥附近,一艘萧山籍和一艘余杭籍的黄沙船先后被江浪打翻,余杭船上的陈家三口和萧山船上的郦海旺等两人先后落水。顺着江水,五个落水船民开始往下游漂,离一桥越来越近,离船艇大队也越来越近。
凌晨4点20分,浪头已经通过一桥,船艇大队的战士们“引潮”结束后准备返航,经过大半夜的颠簸,此时的战士们已经非常疲倦。“因为江面上很暗,也很少有人,所以正常情况下,此刻我们都是抓紧时间归队,让战士们早点时间休息。”船艇大队教导员王健回忆说。
就在此时,老兵左中文无意识发现在一桥第四的桥墩附近,有一块黑黑的漂浮物。“在桥墩上都有一盏微弱的引航灯光,我判断那很可能是沉船。”左中文立刻将情况报给了大队。大队要求班长耿士松驾驶摩托艇立刻赶到附近水域排查。
10年罕见风浪中,20分钟救出4人
据水文部门统计,7月15日的潮头最高达到了3米,是近10年来同时期比较罕见的。“我们的摩托艇船身比较短,有利于搜救,但是除了潮水外,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光线非常暗,很难确定落水点。”耿士松说。
按照经验,落水者呼声是此时唯一的线索,耿士松硬是把耳朵竖得老高。“落水者呼救声很微弱,平时我们在训练中,也会特意安排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时间,大风大浪中,要求战士们训练自己的视觉和听觉。”
就在耿士松驾驶摩托艇过了一桥百米后,突然听见身后有很轻的“救命”声。“我们立即关了马达。很快便在江中央发现了陈家的儿子,当时他穿着救生衣,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又在附近水域找到了他的父母。”
幸运的是,一家三口意识还很清醒,经过仔细询问,陈家三口确认“落水的人都找到了”。但包括耿士松在内的人此时并不清楚,还有一艘船也翻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耿士松想从4号桥墩再绕一下,查看是否还有情况,一根漂在水面上的木板引起了耿士松的注意。“好像还有人!我们马上又靠了上去,果然,发现了郦海旺。”此时,郦海旺3根肋骨骨折,人几乎没了知觉。在施救过程中,耿士松和另一名战士同时用力才将其从水中拉上船。
从发现沉船,到找到第四名落水者,整个救援时间只有短短20多分钟。
1200份潮水时间表引导救援
昨天下午,在WJ之江1006号巡逻艇上,一个厚厚的蓝色的文件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里面工整地记录着钱塘江潮水的涨落时间和潮头的高度,仔细数了数,至少有1200份。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曾今,一艘小渔船在钱塘江上突遇大潮,3名渔民落水。接警后,船艇大队迅速派出10名战士赶去救援。由于当时风高浪急,船艇在风浪中剧烈颠簸,根本无法控制航向,结果被一漂浮物卡住,巡逻艇反被困在江面上。得知情况后,另一艘船艇赶去支援,后来虽然成功将4名落水船员救起。但救人反而遇险,给了官兵当头一棒。
复杂环境和恶劣天气下,驾驶船艇技术不娴熟是导致这次遇险的主要原因,为此,船艇大队与海事部门取得联系,在每艘艇上安装了潮涌警报器,实时接收潮涌通报,指定哨兵24小时密切监视和做好记录,每天记录一张纸,并作为当天交班会上重要学习内容,这种方法已经延续了3年半。
就在记者采访中,搜救演练又开始了。“有游客跌落江中请速去营救!”只见一所摩托艇快速向江中心驶去,从发现落水者,到出发营救上船,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王健说,这都是对我们战士的基本要求,针对钱塘江暗流集中、潮涌变化多端的特点,我们还有意设置了浪中编队行进、搜寻搜救等课目,确保了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打得响、救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