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张的冰棍车又上路了。
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卖冰棍儿!卖冰棍儿咧……”巷口出现熟悉的身影,推着一辆自行车缓步而来,后座绑着大大的泡沫箱。孩子们围着蹦着,那箱子里的,是炎炎夏日里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一刻的冰棍。
张华的记忆深处,总闪现着这样一幅画面,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遥远回忆。没由来的,只是突然很想念,那个涩涩的童年。
张华木工出身,很轻松地打造了一只木箱,垫上小棉被,买来冰棍码放好,然后跨上永久牌自行车,出发,沿街叫卖。
“卖冰棍儿哩……”记忆里蹬着冰棍车的老伯,和张华的身影,重叠到了一块儿。
一个80后的儿时回忆
张华把他的圆梦故事发到了网上。帖子里,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愿望。
“我的永久,我要骑着你转遍杭州的大街小巷口。‘哟呵,卖冰棍咯。’我要为70后、80后,甚至60后,找到那些逝去的童年回忆。”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还诧异于怎么就被媒体“盯上了”。结果聊起儿时难忘的棒冰记忆,张华嘿嘿笑了:“同道中人”。
“小时候没有冰箱。一到夏天,每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冰棍老伯”来到村口的时候。”张华越说越兴奋,眼晴里有东西在闪。
这个1983年出生的小伙子,是安徽黄山人,2005年来杭,从木工做起,现在在红杉树家具公司做设计制图。
“现在网上有很多80后晒儿时回忆,什么酸梅粉、棒棒游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和动画片。而我一想就想到了冰棍车。”
“冰棍老伯”的全副行头
张华卖冰棍的“冲动”,来源于一周前的一次晨跑。
早上6点多,天已大亮,家住乔司的小张,跑得口渴难耐,脑海中突然就跳出了儿时的冰棍车。
想到就去做。找到永久牌自行车后,小张没议价就买下了,550元。做箱子的木头,问公司买的,40元。表哥女友提供了一句绝佳广告词:卖回忆的小冰棍。于是又花了60元,做了广告纸。还有“冰棍老伯”的行头,草帽、汗背心、解放鞋。
张华只进两种冰棍,1块钱一根的绿豆棒冰和盐水棒冰。
有趣的是,除了身边朋友大力支持外,冷饮批发店的老板也大方地以进价卖给小张。
冰棍车“重出江湖”
7月27日傍晚6点半。吃过晚饭,张华骑着冰棍车上路了。
一路骑,一路忐忑。“不敢吆喝,只好不停地骑。”半个小时后,张华在丁桥一带停下了,因为再不开口吆喝,这整箱冰棍就要化了。
“冰棍,卖冰棍。”才刚喊了一句,周围就一片笑声,张华发怂了。
喊了10多分钟,终于等来了第一位顾客,是个10岁出头的男孩,显然对张华的冰棍车很是陌生。
男孩的妈妈倒是很兴奋,跟他讲以前冰棍都是这么卖的。男孩缠着妈妈买了一根绿豆棒冰。
笑咪咪地递过冰棍后,张华往工地骑去。工人们买了11根,张华还免费送了1根。“小伙子,以后还来啊。”工人们说。
张华又来到一个广场,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溜冰。看到冰棍车,不少人眼前一亮。张华又卖出7根冰棍。
9点半,收工回家,还剩34根,共卖出44根。张华把剩下的冰棍全放进了冰箱,舍不得吃。
7月28日,转战笕桥。不过老天不作美,张华从笕桥一路淋雨淋到泥桥。
还有多少人记得儿时的冰棍车?
在办公室里说起张华和他的冰棍车,同事们叽叽喳喳说开了。有人感叹,没想到啊,居然有人和自己一样,还惦记着那个自行车后座的白色泡沫箱。更没想到,冰棍车还有重出江湖的一天。
网友“真正纯爷们”说:“当年装备可没LZ(楼主)现在好啊。想当初就只有一个白泡沫箱,一辆破自行车。”
网友“我有阿宝”说:“那时侯卖冰棍的箱子可没这么漂亮,可吃起来,那些白糖棒冰、双色雪糕、赤豆棒冰可比现在的棒冰好吃多了。”
冰棍车是什么时候远离我们的呢?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冰箱和冰柜的普及,冰棍车渐渐退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