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绍兴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马永良,沉稳内敛、睿智深邃,博学多才、精明能干,办事果敢、雷厉风行。他不多言语,但说话往往凝练厚重,言简意赅。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少讲办不成的理由,多想干成事的办法。”这句话成为整个绍兴援建工作的一种理念,贯穿了绍兴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的始终,奠定了绍兴援建工作的辉煌。
来青川之前,马永良——这位工商管理硕士在绍兴已是身兼数职:镜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绍兴市越州新城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绍兴市迎思门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有实践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素质高,品行优,在多个岗位从事过领导工作,能力非凡,成绩突出,2009年8月,绍兴市委、市政府任命他为绍兴市援建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
按照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绍兴市援建青川县关庄片区的两镇三乡,即关庄镇、凉水镇、大院回族乡、茅坝乡和苏河乡,该片区是青川县的极重灾区,房屋全部倒塌,基础设施瘫痪、产业全军覆没,人员死伤惨重,马永良刚到灾区时,正值青川的雨季,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交通不便,随时遭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住板房、吃食堂、穿军装、做和尚”马永良用12个字概括当时在青川的生活。不仅要尽快展开绍兴援建工作,而且要解决好震后由马公、石坝、红光、苏河涌过来的4000多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灾区灾情的惨重、灾区人民的期盼更增添了马永良援建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下定决心:把关庄当成绍兴的一个乡来建设,把灾区百姓视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马永良与绍兴指挥部一班人及时确立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尽心履职、奋发有为”的工作原则。树立了“项目建一流、工作争第一”的目标,他带领绍兴全体援建干部以科学援建的思路、实事求是的态度、克难攻坚的信念、有力有效的措施、出色地完成援建任务,树立“绍兴援建”的良好形象。
要搞好援建工作,首先要了解镇情,知晓民意,搞好调查,做好规划。他带领指挥部一班人每天冒着余震不断和山体随时可能滑坡的危险,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实地调研,制定援建规划,为科学援建奠定基础。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民以居为先。”马永良在灾区把农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邀请后方技术人员按照“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栏花窗”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设计。马永良说:这样的农房具有成本低、建造快、造型美观、抗震性强、安全环保等优点。指挥部与关庄镇党委、政府一道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修房建设的土地、资金、建筑材料紧张矛盾,切实加强农房建设的规划指导、技术辅导、现场督导,并在高坝、池坝等打造了农房示范点,也是青川县首个“侨爱家园”示范点。2008年5月11日,高坝“侨爱家园”建成,高坝社83户农户搬入新居。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女士亲临现场为“侨爱家园”落成揭幕。
紧接着是为灾区孩子建学校,由于关庄中学、小学都是异地重建,建设时土地征用、建筑材料紧缺等矛盾突出,加之余震不断、洪涝地质灾害频发,工作难度大。马永良带领指挥部一班人发扬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叮牢督实的蚂蝗精神,团结协作的蚂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四不怕”精神,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前期规划和招投标工作。
在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困难特别多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援建工作走在前列?绍兴指挥部率先提出了“五+二”、“白+黑”的“全天候”工作模式。于是,马永良和他的战友每天起早睡晚,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常常“泡”在工地上。经过半年多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绍兴援建灾区的一所所学校相继竣工。投资3500多万元的关庄初级中学校、2100多万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校舍抗震能力达到了8级。与此同时,绍兴市的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援建的凉水九年制学校、大院民族学校、茅坝乡中心小学、苏河乡中学小学相继竣工。6所学校累计投资达到1.5亿元。绍兴援建确保了关庄片区两镇三乡的4000多名学生2009年秋季正式告别板房在新校舍里上课。
由于绍兴援建学校项目走在了全省前列,加之设计科学、格调高雅、美观实用。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2009年8月30日,“浙江省援建青川39所学校整体移交仪式”在关庄镇举行。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杰等领导亲自参加交接仪式。绍兴援建的学校翻开了浙江援建灾区学校辉煌的一页。
关庄场镇建设是绍兴援建的又一亮点。在规划设计时马永良就提出要按照“川北水镇、青川重镇、休闲之镇”的特色来打造关庄场镇。在建设中,引入绍兴古镇建设的文化之果。结合川北民居特色,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场镇立面改造,短短三个月时间,把关庄场镇打理得“古色古香、别致漂亮”,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称赞。关庄场镇居民刘福明说:“关庄场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马指挥长和绍兴援建干部没日没夜地倾力援建。我们关庄百姓祖祖辈辈都感谢他们的恩情!”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也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并多次对绍兴援建工作予以表扬。2009年6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在关庄召开现场会,组织全省各市、县指挥长,各乡党委书记、乡镇长到关庄学习参观,学习他们场镇建设的理念、机制、模式、经验。
情系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直是马永良多年来奉行的工作准则。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充分展示了马永良的大力度、大手笔、大作为。马永良多方协调,争取到绍兴后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投资440多万元修建了关庄卫生院,解决了灾区群众看病难;关庄社会福利中心于2009年12月7日顺利通过验收,让来自红光、马公、苏河、前进等乡镇的21位老人去年春节前住进了安全舒适的社会福利中心,从此,这些孤寡老人有了“永远的家”;投资600多万元帮助关庄镇兴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该镇3000多人吃水难问题;投资810多万元,在青竹江上建起了长达1100余米的防洪堤,设计科学、砌筑坚固、气势磅礴,如一条卧龙“坚守”在青竹江上,不仅保卫着关庄场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成为青竹江畔、金子山至唐家河旅游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由绍兴投入援建资金300多万元的“关庄镇长毛兔良种培育中心”和“长毛兔养殖示范小区”带动青川1000多农户逐步走上养兔致富路;由绍兴县援建的凉水镇凉华村成为青川县以及四川省的“生态示范文明新村”。
关庄镇党委书记任万兴说:“马永良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指挥长,绍兴援建队伍是一支‘钢’班子带出的‘铁’队伍,绍兴援建使关庄至少前进了30年!”
绍兴援建业绩可圈可点,每项工作都走了全省前列。“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有马指挥长这样一个好的领头人。”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纪委书记朱旭界感受颇深。
绍兴市援建指挥部综合组干部徐勇告诉记者:“马指挥长的工作思维和理念都很超前。凡事都有预见性,前瞻性。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畏艰险、勇于吃苦。定了就干,雷厉风行,确保了绍兴援建工作样样超前!”
青川县县长陈正永说:“马永良是一个精明能干、个性鲜明的指挥长,他带领的绍兴援建队伍是一支危难时刻勇敢站出,关键时刻豁得出去,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队伍!”
成绩凝结心血,在两年多的援建工作中,马永良和他的战友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据了解,截止目前,绍兴所有援建项目,已全部完成。马永良长期战斗在援建一线,紧张忙碌的援建工作使他无法照顾老人妻子儿女。妻子生病住院期间,一度白细胞超低,身体十分虚弱,他不能照顾。他忙于关庄学校、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平时只能靠电话和QQ平台对家人问候和安慰。
绍兴援建充分展示了“绍兴速度、绍兴高度、绍兴作风”,处处彰显着“绍兴理念、绍兴文化、绍兴特色”。
攻坚克难铸就辉煌,敢拼能战赢得殊荣。在两年的援建工作中,马永良挂帅的绍兴援建指挥部旗扬关庄、书写华章,获得了众多的荣誉: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表彰的2008年度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9年度灾后重建先进集体、2009年度援建工作先进集体、援建对口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援建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援建工作立功竞赛先进集体。今年5月,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又授予绍兴援建指挥部“浙川产业园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农房重建先进集体”、“5?12地震灾后安居工程建设先进单位”、“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四月决战二等奖”等等,绍兴市援建指挥部党委、机关党支部分别被浙江省指挥部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同时,机关党支部被绍兴市机关党委授予“五好党组织”称号。马永良个人也被评为“援建工作先进个人”,受到浙江省指挥部和青川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马永良还被广元市人民政府、青川县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广元市荣誉市民”、“青川县荣誉市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