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吴越国的《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部分,虽然年代久远,但如今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杭州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刚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这个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伟长、钱学森这些钱家的精英无不受到家训的影响。
钱伟长是钱王第34世孙,浙江临安钱王祠的祠名就是由他题写的。1990年5月9日,钱伟长携夫人来临安寻根问祖,拜祭钱王陵园,还写下了“寻根认同,共振中华”八个大字。
钱老写这几个字是充满底气的,从钱家走出去的人才曾被人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另外还有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
当时,对于钱家人才辈出的原因,钱伟长是这样分析的:“钱鏐做了吴越国王,他的子孙不会做生意,不会做工,不会种地,就只能读书。书读多了,极容易出名,做官的也不少,也就容易取得成就。”
但对如何读书、如何做官,钱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相当严格的准则,这就是被后人视为钱家人精神内核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是钱镠的后人把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专注于研究钱氏家族近10年的杭州钱镠研究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邹身城教授,就指出:《钱氏家训》核心和精髓就是重教明理,推陈出新。其文化基因具体地说就是把教育当作做人之道,当作培养人才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去看待,所以钱氏后人大多数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钱伟长也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这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所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如出一辙。
事实上,也正因为钱氏家族世代对教育的重视,强调“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在20世纪初,钱伟长父亲钱声一去世后,钱家一度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钱伟长的母亲也不准他中断学业,这才有了钱伟长日后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