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时报报道的82岁孙老伯救人“求表扬”一事,引起了国内包括新华社、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的关注与讨论。昨晚11点,央视新闻频道的《24小时》栏目专门就此事进行了采访报道。
节目中,何女士和孙老伯双方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首次公开露面的何女士认为:“我感到这个事情本来是很好的事情,我确实在找救命恩人,他如果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应该感谢他,但是新闻媒体我不希望其报道,而后老伯可能就不是很高兴了。”何女士丈夫也表态说:“他可能是想通过更大的这种宣传媒体或者领导行政性的命令,去向他学习。我们自愿去做这个事情,跟他要求我们去做这个事情,本身是有差距的。”
电视上,孙老伯再次强调:“我在这件事情上,丝毫没有考虑我个人的得失。现在这个社会风气,好事难做,遇到好事(有些人)不敢做,媒体知道的话应该报道,这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在电话采访中,孙老伯也再次向大家解释:“我很快就要进棺材了,我要名干啥;我不求利,我是离休人员,每个月有上万块钱,我根本用不了。”
节目中总结了孙老伯求“表扬”的原因:他所经历的时代,一直都是这样的,做了有意义的事就该向组织汇报,给他人做榜样。
正如节目中引用的网友的担心:我们可以抛弃动机论,最重要的是他救了这个人。因为更可怕的是,连一个为了功利而救人的人都没有了。
本报副总编辑金毅也接受了央视的电话采访,他表示:他(指孙老伯)这代人,经过战争、苦难过了的人,他还是希望社会风气好转。道德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甚至它是带有一定瑕疵的,但是我想对于这个社会风气有所作用、有所推动的,我们还是值得提倡的。网友讨论最多的是,谁都可以有质疑大伯的权利,但是获救的人不可以质疑大伯的这个行为。
孙老伯的事情发展到今天,或许就像主播启明最后评论的那样:“这位老人家以82岁的高龄,抢救落水者,无论这后面的所谓要表扬的争论有多么的激烈,我们觉得还得向老人家道一声谢谢,谢谢老人家伸出搭救的双臂,也要谢谢老人家提醒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一些不能疏忽的问题和责任。”(热心读者丁先生供图)见习记者 王婷婷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