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我深爱的故乡,我的亲人,你们可否一切安好……”7月30日晚,当一封封情系万里的家书在北仑影剧院被朗诵和表演出来时,现场许多人忍不住眼角涌出泪滴。
故乡、故人、故事、乡土、乡音、乡情……,晚会以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重头戏“宁波帮省亲之旅·一封家书征集活动”为主线,将一封饱蘸乡情、亲情、恋情家书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呈现给广大观众一场精美、丰盛的视觉盛宴。
《给马友友的一封信》(有删节)
友友:您好!
给您写信您肯定感到陌生。其实我是您在宁波祖居的隔壁邻舍,比您大一岁吧,应该是您的一个邻家阿姐。我对您十分关注,为您深感骄傲。
我叫蔡爱丽,在千年古镇——咸祥镇,我度过了最难忘的童年时光。当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去您的祖居——马家。
您家的祖居是镇上保存较好的明末清初建筑,青砖白墙,第一道门是高耸的马头墙,有左右两扇大铁门,进去后是12块方格的水磨厅;第二道大门进去后是庭院,一块块青砖,有几只花盆种着兰花。一到春天,香气扑鼻。祖居堂前坐北朝南,两边厢房住着您的几位堂兄、一位堂姐。
我曾看到过您的一位伯父,他总是穿戴整齐,长袍短褂,慈祥和气。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有一架宽宽的楼梯上去,长长的走廊里几间房间,其中一间是您一个堂哥的婚房,有一张做工精致、雕刻逼真的“千工床”,挂的是蓝白色蚊帐围着手绣的床围,那是西厢记,绣品出自您那叫做阿何的堂嫂之手。
您的堂嫂是一位大家闺秀,她自幼心灵手巧,描龙绣凤,无人能及。由于我与她女儿丽丽是同学,在您堂嫂手把手的指教下,学会了绣花、织毛衣。
您2005年来宁波演出时,您堂嫂与您拥抱相见的照片第二天在宁波各报刊都登出来了。如今您堂嫂虽有85高龄,但身体健康。前几天,她还特意到宁波,来我家看望比她小几岁的我母亲。
友友,我盼望您能把今年的度假安排在上海、宁波。看完世博,再与您的夫人、一对儿女到那个古镇,那条老街,那个祖居留下足迹,看一下您的亲人们。我的小学班主任虽满头白发,可他是您的粉丝,为您找祖坟、寻家谱;还有写《琴系故土》作者王重光,还有我这个邻居。盼你们这次不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多停留几日,多熟悉美丽的故乡宁波。
祝
全家幸福!
蔡爱丽
活动共收到200多封家书
征集家书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海外宁波帮知名人士的响应。
最终收到200多封家书,投稿者既有地道的老宁波,也有外来的新宁波人,更有现今仍然在海外创业的宁波籍人士。最终44封家书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在这些信件中,有写给失散多年的爱人的,有写给功成名就的家乡老邻居的,也有写给天堂的爷爷的……
“读着这些家信,让我触摸到日常生活的心跳。”本次活动评委之一、作家陈云其在评审感言中说。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催人泪下
陶子的爷爷在60多年前丢下所有的亲人,从定海踏上了驶向台湾的舰船,渐行渐远。
1997年,当爷爷第一次踏上久别的家乡的路,当与老伴相见时,一对苦命鸳鸯,泪如泉涌。
老人永远没有忘记这片故土,用了近半个世纪,他终于跨越了这条狭窄的海峡。
虽然爷爷已离开了人间,但陶子通过家书表达对爷爷的思念:“我想,您迷恋的是与上海一衣带水的宁波,那碟暗香浮动的臭冬瓜,那方糯软酥口的慈城年糕,那块洁白爽滑的芋艿头……,还让您品味一生的是,山清水秀的溪口、翰墨飘香的天一阁、喜气洋洋的十里红妆,还有那原属地宁波的香火袅袅的普陀山……长相依,永难忘。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深情的朗诵声还未落下,舞台出现了孙女搀扶爷爷散步的温情画面,现场久久响起了观众的掌声。
邻居大姐深情邀请:马友友,常回家看看
马友友,享誉国际乐坛的著名艺术家、“世界第一大提琴手”,祖籍宁波鄞州,现在常年定居在美国。
得知港口文化节在征集家书后,他的邻居蔡爱丽发来了一封写给马友友的书信邀请他回家。这封家书获得了征文唯一的一等奖。
追忆起与马友友的童年时光,蔡爱丽深情呼唤马友友回来寻根,去看看老家现在的模样。
当朗诵者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回家的路很短》,一对芭蕾舞演员通过舞蹈这一独特的方式,仿佛在召唤马友友回家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