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上个月,温州民康医院“精神病人出逃事件”引起了网友对精神病人的关注。半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走访了温州几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走进一线医护人员的生活,对精神病治疗领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困扰温州精神病治疗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医资力量不足;另一个是还有不少人存在社会偏见。
医护人员:精神病人其实很“可爱”
在民康医院一病区一间大的活动室里,记者见到五六十名病人,几名年轻的护士就坐在病人中间。记者的第一感受是病人这么多,护士这么少,会不会有安全问题?记者随口问身旁一位女护士:“每天陪在精神病人身边,会不会觉得害怕?”这位年轻的护士笑着回答:“不会啊。我觉得我的病人都很可爱,他们像孩子一样,你好好对他们,他们也会好好对你,怎么会可怕呢?”记者注意到,虽然这几名护士在聊天,但是她们的视线一直注意着身边病人的一举一动。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病区里的病人不时前来张望,他们好奇的盯着记者,在护士的命令下,又“乖乖”离开了。一位30多岁、胖胖的女病人见到记者,开心的说“你好”,并一路尾随着我们到门口,最后被护士锁在了里面,看到我们离开像孩子般一脸的难过。
温州市康宁医院的护士长黄瑜是99年参加工作的,在这里一干就是11年,她负责的病区既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黄瑜说,刚开始工作都会有一些害怕,一些新来的护士常常躲在医生的背后,后来跟病人接触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在这里工作时时都要保持警惕,个别病人可能突然发作,会砸东西、打人等,为了避免他们伤害到自己和别人,必须第一时间上前制止。黄瑜说:“现在医院最大的困难是病人多,医护人员少,碰到逢年过节人手更少,这时就会非常担心突发情况。”
虽然大多数病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很安静,但是也有一些暴怒型病人,可能会对旁人造成伤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精神专科的医生和护士每人每个月都有60元的补助,这个钱私下里被大家称作“挨打费”。这个带着玩笑口吻的词同时饱含着一点心酸,医护人员每日与精神病人接触,遇到病人病情发作是经常有的事情,受到伤害的几率也很高。但是这些医护人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表现出了莫大的理解,一个一线医生说:“每天被关在医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放在正常人身上也受不了,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爱护。”
困扰精神病治疗的两个因素:医资不足、社会偏见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精神病人与医护人员的比例应该在1:0.4到1:0.5之间,也就是说,每100个病人需要40到50个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看护。而温州市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在民康与康宁两家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一个医生往往要负责一二十个病人。民康医院八病区有七八十个病人,而医生只有两名,还是已经退休又被医院返聘回来的老医生。
温州市精神病防治办公室主任蔡文祥说,温州的大学目前都没有开设精神病专业,一些精神科医生是从临床医学、内科转过来的,并不够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
另外,封建迷信、社会偏见也是阻碍精神病人康复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人称呼精神病人为“疯子”是不对的,精神病人更准确的来说是病人,他们得的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有时无法控制自己,行为上有异常。社会大众不应当歧视、惧怕他们,应当拿出关怀、爱护的精神,这样才能有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复。
在温州一些地区,有些家庭观念落后,家人得了病也不送往医院看,还会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2008年,蔡文祥到瑞安考察,在当地一个村子发现一位30多岁的女病人。当时的场景让他至今难忘,这个女人的手上和脚上都带着铁链,连裤子都没有穿,大便小便直接拉到地上,睡觉的“床”是用三张凳子拼起来的。蔡文祥当即将这个病人带回温州,进行了3个月的免费治疗。今年蔡文祥再次到瑞安去顺道看望她,这个女病人已像正常人一样,穿着干净整齐,不仅能够洗衣做饭,还能摘杨梅。
温州康宁医院精神科主任李方敏说,精神科疾病发病原因不详,很难彻底治愈,只能尽量控制病情。目前医院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只要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90%能够治好出院,但是一定要及时复诊,防止复发。
“精神病人的康复是一件用心的事,家人与社会若拿出更多的关怀与爱,精神病人便更容易早日恢复健康。”正如李方敏医生最后所说。
温州社会发展竞争激烈精神病人数逐年递增
据蔡文祥主任介绍,温州地区社会发展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2001年9月至12月,浙江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精神障碍15岁以上人群中各类重性精神疾病的时点患病率和终身患病率分别高达19.7%和23.38%,据此估计,目前温州市精神病患者约12.52—14.86万。而截止2009年底,温州市共有精神病专科医院6所(其中民政局办1所、民营3所)、综合医院(含中医院)设精神病专科4所,核定病床1250张,实际开放床位2076张,精神科医生177人。温州市的精神卫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精神病人住院之需。记者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