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说,每次贴近轮毂,几秒钟就要退出来。
连续3天,宁波的最高气温都超过了38℃,有时更一度飙升到40℃。
胡林是栎社国际机场停机坪机务放行员。同事经常开他玩笑,要说宁波最耐热的人,恐怕非小胡莫属了。
机场一组温度计显示:候机厅内,28℃;停机坪地面,60℃;飞机轮毂,300℃。
胡林的工作就是在飞机起飞前,检查飞机的安全性能。他的工作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先指挥飞机缓缓驶入机位,等勤务员分别在飞机前轮和主轮放好六个轮挡,接着示意廊桥操作员靠好廊桥,然后就拿出工作单,开始工作。
维护工作单有30多个项目,其中有项检查,就需要钻进飞机轮毂(车轮的中心轴部分),凑近,仔细查看每一处部件、每一个细节,观察是否有渗水、渗油、裂缝等。
烈日的毒舌舔在脸上,地面的热气钻进裤管,还有不断喷出的发动机尾气。
当我随机务维修保障部经理牟相茹来到飞机底下时,还没靠近发动机,一股热浪顿时涌遍全身,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牟经理告诉我:“机务人员还就得往热浪里钻呢,只有靠近飞机,才能发现问题。”
飞机轮毂的温度在300℃上下。没有特定衣服、手套等防护措施,天天要和300℃的高温亲密接触,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胡林每次都是用短暂的几秒钟,贴近飞机轮毂看一眼,然后迅速退出来。再次贴近查看,再迅速撤离。如此反复检查,直到确认安全为止。
靠近300℃时,是什么感觉?
胡林这样描绘:
那种灼热很难具体形容。热气像舌头一样,舔在脸上,靠近飞机轮毂这一面脸的皮肤就像被一股很强的力量倒推着,紧紧贴到牙床上。不能张嘴,因为热气会直接钻到喉咙里,受不了。眼睛也会很酸涩,只能尽量睁大点,看得更清楚点。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根据现阶段的一些科学实验,人体能够耐受的最高环境温度是116℃。人体在71℃环境中,能坚持整整1个小时;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在93℃时,能坚持33分钟;在104℃时,则仅仅能坚持26分钟。
我不知道胡林是怎么习惯这种高温的,但他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只有最大限度地靠近飞机,才能发现问题,保证飞机不带故障上天。
那些和高温打交道的人们
炼钢厂一线工人:对这些工人而言,恐怕室外40℃的高温,就像是乘凉了。炼钢厂的连铸机旁,温度一般在50℃,室外的温度是39℃或40℃,比他们的工作场地凉快多了。
一线交警:民警用温度计测量地表温度,显示的数值通常能达到60℃至70℃。据一位执勤民警说。夏天中午的时候,站在路上好像站在火炉上一样,汗不要钱似的往外涌,尤其是脚心,直感到发烫,站上个把小时,只觉得头晕眼花。
环卫工人:现在主城区实行全天候保洁,下午两三点,站着不动都会流汗,身上的工作服自进入夏季以来就从来没干过。(据都市快报 通讯员 陈轩 记者 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