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5日讯时隔半年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终于肯定了中国政府年初承诺的“3%通胀底线”。IMF最新的报告预计,中国通胀水平在迅速到达高峰后将稳定在2%至3%之间。其实,已经不需要IMF这一迟到的肯定了。近日公布的7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为经济增长回调态势再添证据:51.2%,连续3个月回落。
通胀也许真的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现在的问题是,通胀到底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样的高峰就会开始回落?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CPI的高峰体验或许就在7月。
7月CPI或为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2%至3%稳定通胀”的预测,是将时间限定在一个更为长远的未来。不仅如此,该组织仍然认为“中国的通胀将很快达到高峰”。而根据大多数市场人士的分析来看,这个“高峰”或许已在7月份出现。
这一高峰体验最明显的就是一线消费市场。8月1日清晨,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农产品市场内人头攒动,很多消费者发现在蔬菜收获的季节蔬菜价格却比上周上涨了很多。“政府公布的通胀水平为什么和群众的切身感受不符。”一位中年妇女抱怨道。
据申银万国证券最新一期报告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可能会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是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商务部上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19日至2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1.3%。商务部表示,整个7月份肉价和菜价都在上升。7月5日至11日、12日至18日两周,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暴雨和高温天气交替出现,蔬菜生产、存储及运输受到影响,导致蔬菜价格再次回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预测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CPI涨幅有望在3%~3.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也认为,估计7月份CPI同比上升3.2%~3.3%。
食品价最后疯狂?
宏观经济走向对“菜篮子”的影响仍然滞后,更易受到“短时气候”左右的食品价格在7月再度走高。
记者近日在北京通州的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发现,与两周前相比,鸡蛋、大蒜、姜、西红柿、黄瓜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大蒜零售价格从两周前的12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20元/公斤。
继“蒜你狠”、“玉米疯”、“豆你玩”之后,最近又出现了“姜你军”的苗头。新华社农产品信息监测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超过九成的省份生姜价格出现上涨,其中海南涨幅居首,达36.7%,天津、陕西、贵州、山西的涨幅较为明显,分别为24.2%、20.2%、17.0%、16.4%。
北京新发地市场提供的农产品价格曲线图显示,生姜价格从7月16日的6.6元突涨到17日的8.2元,涨幅一天之内达24%。但记者在该曲线图上还发现,去年7月19日到20日生姜价格也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从3.8元涨到5.1元。
为什么生姜连续两年都在7月中下旬骤然涨价,而且涨幅很大?
对此,经销商认为,生姜涨价主要原因在于生姜市场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春林分析说,生姜其实和土豆差不多,都属于储存性农产品,一次收获全年供应,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近段时间正值生姜新老交替期,老姜快没了,新姜还没上来,所以每年在这个时期生姜价格都会有一个大的波动。随着新姜上市,价格会出现回落。(据金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