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象山港海域继上月下旬出现今年首次大面积赤潮后,前天再次暴发大面积赤潮。目前,我市海洋环境监测部门正对这次赤潮的发展动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测。
8月4日,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通过大礁岛自动站监测发现,在象山港横山码头附近至浙江船厂邻近海域,暴发了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赤潮,当时海域水体呈红色。监测结果表明,该海域赤潮生物优势种为红色中缢虫,无毒,厚度约4米。
昨天下午4时左右,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赤潮面积已扩大至180平方公里,厚度也已增至5米,主要分布在象山港口部至西沪港口部,水体呈黑褐色和浅红色。同时,赤潮生物优势种也已变为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所幸两者均属无毒。
据专家分析,与上次象山港海域暴发的大面积赤潮相比,这次无论是面积还是厚度,都超过上次,这是近几年象山港海域暴发的面积较大的一次赤潮。其主要原因是象山港富营养化程度升高,以及近期本市连续出现的高温天气。目前正处小潮期,水体交换速度较慢,因此预计这次赤潮还将持续,并且还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
象山港海域再次暴发大面积赤潮后,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启动了赤潮应急预案,要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对此次赤潮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及时报告赤潮发展动态及趋势;向各有关部门及时发布赤潮通报,请沿港各县(市)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养殖单位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避免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沿港县(市)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昨天起派出了专业人员,分赴各个现场指导渔民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因赤潮灾害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
相关链接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它可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
宁波日报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涂金珠 实习生 邓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