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7日讯 “多亏您帮忙,我才这么快就搬到了安全的房子里住。”日前,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村民徐光军站在修缮一新的新居前,高兴地握着村务“议员”毛兆成的手连声道谢。
徐光军是村里的困难户,家中房屋年久失修,随时可能倒塌,不久前找到毛兆成反映情况。在毛兆成的提议下,村两委商议决定,将一处集体公房修缮后给徐光军居住,并迅速落实修缮人员,使徐光军很快搬进新居。
在白沙村,像毛兆成这样的村务“议员”共有5人。村委会主任吴祥水告诉记者,白沙村是个下山移民村,后来又与邻村合并,情况比较复杂。2004年,为拓宽与村民的沟通渠道,加强村民对村务的了解和监督,白沙村吸收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和村民担任村务“议员”,参与村务管理。
2008年,凤林镇将白沙村的做法覆盖到全镇。今年7月初,江山全面推广这一制度,全市村村都有村务“议员”。
江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村务“议员”以村民自愿为前提,采取村民自荐和村两委提名推荐的方式,经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镇党委审核备案。村务“议员”一年一聘,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可聘1至7名,年底对村务“议员”进行测评,淘汰不合格者、增添新成员。
村务“议员”拥有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一方面,群众有什么想法,可通过他们向村里反映;另一方面,他们将村里的工作打算传达给村民,消除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隔阂。
由于立场客观、熟悉民情,村务“议员”受到村干部和村民们的普遍欢迎。凤林镇政棠村村民郑良友曾是低保对象,到一家企业上班后被取消低保资格。今年,失去工作的郑良友再次陷入困境,村务“议员”郑洪根了解情况后,帮他办理了低保手续。白沙村一位村务“议员”建议建标准厂房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已被村两委采纳;峡口镇一条大道沿线的村民向村务“议员”杨中录反映维修公路事宜,很快村里就组织人员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村还吸收持不同意见的群众担任村务“议员”。凤林镇党委书记王红梅介绍,这一举措收效明显,这些村民的意见不乏参考价值,他们弄清事实后,反过来会向其他群众解疑释惑。白沙村等实施村务“议员”制度的村庄,已连续多年实现村民零上访。
编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点之一,是健全议事协商及强化权力监督。
群众的困难有人反映,群众的呼声有人倾听,群众的误解有人解释,干部的不足有人提醒,江山推行村务“议员”制度,架起沟通村两委班子和群众间的桥梁,有效整合了村级各种力量,将他们团结到党组织周围,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希望江山市的这一做法,能给各地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