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近日,本报“爱在异乡”——关注新生代民工婚恋现状的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关注。省内工会、团委等相关组织纷纷表达了对新生代民工婚恋问题的关注,更有专家学者以及同龄人把脉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共觅爱的良方。
省总工会、团委:
民工婚恋是新课题
“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与异性接触的机会。”8月6日下午,宁波市总工会市属工业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虞建国致电本报,他说,看到本报新生代民工的婚恋现状调查后,同事们立即商量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虞建国说,工业工会在系统内的鹊桥联谊会,由20家成员单位每月轮流举办活动。不过今后联谊会将转变方向,更多关注新生代民工,让他们能多参加这类简单便捷的公益联谊活动。
共青团杭州市委区县部部长王乐芬看到报道后认为,如何应对新生代民工的情感需求,是一个新的课题。王乐芬每年都要参与组织杭州市百对外来务工青年的集体婚礼。5年来,她接触到不少来杭州打工的新郎新娘,从他们成功的婚恋历程中,她发现,民工婚恋离不开企业主的支持和同事关爱,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引导也很重要。
杭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农村就业指导处处长严红霞,每年都要参加杭州市政府组织的外来务工青年工作联席会。她说,大家比较多关心外来工的就业和劳动保障,现在看来,他们的婚恋问题也急需考虑进去。
宁波市总工会文卫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朱杏花告诉记者,看了本报的调查后,才意识到这类问题在新生代民工中也存在。这两年,他们为了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的大龄医护人员的婚恋问题,特地成立了一个“交友园”,她建议,这个办法也可以在大量使用农民工的企业之间推广,由企业的工会组织定期联谊活动。
省总工会保障部张卫华部长亦致电本报,认为过去大家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帮助民工维权,提供技能培训等这两大方面,很少碰到婚恋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两天,全省基层工会将开展职工心理疏导的热线工作。为此,他们将关注本报调查中涉及的五大困惑,设计相关心理疏导方案和疏导技巧,帮助疏导农民工心理上的问题。
打工者、网友:
爱是我们的希望
“现在农民工还在忙着解决生存问题,在这样的人生阶段,对爱的渴望和期待特别高,可以这么说,爱是我们的希望。”宁波爱信诺航天有限公司的曹玲艳看到报道后,特意打电话给记者。
8年前,只有17岁的曹玲艳从老家安徽蚌埠农村来到了奉化一家企业打工,后来与当地一位小伙子相恋。2007年,曹玲艳克服困难,终于与心爱的人步入了婚姻殿堂,现在生活很幸福。因为有了自己的经历,所以她觉得本报的报道特别实在,贴近现实。
在宁波,有一个很特别的QQ群,名字叫“爱恋吧——单身俱乐部”,他们定期组织活动,群主就是给大家当免费的网络红娘。
群主“幸福云”的口号很长,但很煽情:“单身的朋友不要躲在房间里吹冷气了,走出房间,去寻找真爱!”
周五,群主从网上把新生代民工婚恋的现状调查发到公共栏,让大家讨论,结果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面临的困惑比报道中描述的还要强烈。
网友“一个人两个人”说:这种困惑我们深有体会,同情一个。同病相怜的理由很简单,我们单身,并不是我们挑剔,我们只要找到真爱,我们就走。
网友“巴巴奥拉”说:像我们这个年龄,在打工生活如此乏味的现实里,如果我们的情感世界还是一片空白,你觉得会有意思吗?
网友“我从来不矫情”说:“我们面对生存,不如意,但是,爱,不能放弃,要不然,我们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社会学者:
关注外来工是社会责任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没有“根”的族群,他们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既是城市的边缘人,更很难回到上一辈在农村的务农生活,处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是80、90后,思想上基本接受了城市的价值观、生活模式,但在社会身份上却很难被城市接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婚恋观上有所追求。
新生代农民工中找本地人结婚,回老家找老乡结婚,找同样在城市奋斗的新生代农民工结婚等各种方式的婚恋观都有,在冯钢看来,今后婚姻模式更加稳定的还是最后一种——两个新生代农民工的结合。
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就此话题欣然接受本报采访。他表示,本报做的这组调查很有意义和价值,对于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给予关注是社会的责任。
农民工生存得很艰辛,尽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从乡村到城市的寻梦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却是血泪与悲欢、憧憬与希望交织的过程,充满挣扎、拼搏、痛苦、孤独、苦闷。这是一群漂泊无依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现代的夸父,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夸父追日的精神。
如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给他们应有的尊严、体面的生活、就业以及爱情的机遇和空间,是值得全社会探讨的话题。第一、从宏观制度安排上,政府要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包括消除城市门槛过高,努力提升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力度;第二、健全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体系,公益性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包括媒体在内为农民工建构社会网络体系;第三、提高农民工个人的资源秉赋,参加培训,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城市基本要求。
学者们建议,全社会一起努力助农民工实现更理想的状况——体面、有尊严地生活,真正成为新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