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梅晶在堂屋里写作业。
D级危房的楼梯和墙面破成了这等模样。
简易的教室里,讲台很破旧。
浙江在线08月11日讯夏日正午,阳光灼热。在自家木质老房堂屋内,彭盈倚着一辆三轮车,静静翻着手中的作文书《轻松阅读》。
11岁的彭盈,来自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
与很多城里孩子一样,她喜欢学校生活,喜欢跟同学一起玩耍,喜欢听周杰伦的歌。
然而,她另外一个身份,却是城里孩子不曾体验的——家里条件很差,是个贫困生。
这个位于“浙南第一高山盆地”的小学,每5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相对贫困的。
不仅如此,残破的校舍,狭小的操场,还有苍蝇乱飞的厕所,时至今日,这些仍伴随着该校103名小学生、13名老师,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海拔千米校园内有D级危房
大漈乡位于景宁中南部,距县城48公里。这里是典型的中高山盆地,方圆5.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30米。
这里的山,时常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仅摄氏13度,所以也有了“云中大漈”的说法。
虽然离县城路程不远,但一路多是高山,车子只能缓慢盘绕而入,进去一趟,还是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通往大漈乡中心小学的村道,宽不过5米。路旁就是一条溪流,水里放养着各色田鱼。沿途每隔一段,就有小桥跨过。再往两旁,便是民居。
找到大漈乡“标志性建筑”——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时思寺,也就找到了大漈乡中心小学。
校长梅丛平介绍,这所创建于1913年的学校,起先办学地,其实就在时思寺内。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从寺里搬出,成了比邻而居。
“建校时,整个景宁只有3所学校,我们就是其中之一,很难得。”梅丛平说。
爬上一段台阶,便是宽不到两米的走廊,这也是通往学校的大门。
除了挂在门旁的“大漈乡中心小学”门牌,其他一切都显得极陈旧。外墙上的红色标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已褪色不少。
粗水泥铺成的篮球场,是学生们唯一的操场。而北侧一幢两层瓦房,也是学校唯一的教学楼。
“本来中间那幢两层楼,也是当教室用的。但房子实在太老了,鉴定是D级危房后,只能封掉不用。”学校总务主任徐老师,指着破损不堪的水泥台阶说,“这里,人都不敢走的。”
即使还能使用的那幢教学楼,也挺破旧的:学生们每天走过的楼梯口,护栏上的裂缝已有两三厘米宽;教室头顶的天花板,一些木条已松动;教室里的窗户,也有关不上的了;教师讲台的油漆,早已脱落斑驳……
“学校条件确实不好,这几年学生也少了。”徐老师说,如今乡里条件好一点的人家,都想着法子送孩子到外面去读书。
“联欢会开始了,你看五(2)班的小演员,在台上翩翩起舞,舞姿多么优美,像仙女一样……”孩子们在教学楼的黑板报上,留下了这样美好的回忆。看完,却让人心酸。
或许,也仅仅能从这里,看到孩子们的乐观和坚毅,看到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该乡乡长梅振飞说,开建新校舍的工作,有关部门已着手在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