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1日讯“家住马路边,耳朵塞棉签;无处躲与藏,眼睛黑圈圈。”这是温州市饱受噪音污染的网友的打油诗,太多市民对此都深有体会。
温州城市噪音污染不说不知道——今年6月发布的《2009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温州噪声平均值71.6分贝,最大值78.9分贝,是全省唯一一个超标城市。
温州该如何摘掉这顶帽子?
最高90.7分贝
记者昨实测街头噪音
温州城市噪声污染到底到了何种程度?昨天,记者携环保部门的专业声学测量仪器,对市区多个地点进行了噪声实测。
第一站是市区锦绣路民生银行段。上午9时许,虽已过了上班高峰期,但这里的车流量还是很大,由于不时有行人过马路,车龙中老有司机不耐烦地鸣喇叭。加上路口旁边还有辆工程车正在进行道路施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记者测了10分钟,声学仪器显示噪声平均值为79.4分贝,最小值72.8分贝,最大值90.7分贝。最大值“创造者”为一辆32路公交车,在路口转弯时,因为前面车辆占道,司机长鸣喇叭,仪器数值一下就蹿到了90分贝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江滨西路海港大厦前测试,仪器显示一直在71贝以上。该路段车辆通行状况良好,噪声主要来自汽车的马达声、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但个别司机乱掉头、乱鸣喇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测试过程中,一辆小型货车路口转向时摁响喇叭,瞬时噪音数值迅速升到了89.9分贝。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将军桥的花鸟市场,在市场的中心位置,人声、鸟叫声以及外边传入的马路噪声,测试仪数据显示在65到81.3分贝之间变动,这打破了我们之前“这儿应该会很安静”的预想。
上午11时,记者来到上陡门住宅区十组团进行测试。小区内总体比较安静,10分钟之内测试仪显示在48到72.6分贝之间,多数时间在55分贝以内,有三轮车和摩托车经过我们身边时,声音超过55分贝,其中一辆摩托车鸣笛,使得声音达到72.6分贝。
噪源多多
城市交通首当其冲
从记者的实测结果看,城市噪音主要源自于道路交通,尤其是汽车鸣笛。来自市环保部门的监测也说明了这一点。
2009年,市环保部门对市区道路59个点开展噪音测试,平均车流量为每小时3057辆,道路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1.6dB,最大值为78.9dB,超过70dB的道路长度占总长比例为85.0%。
“温州城市不大,但车太了多,很多司机脾气一急,都忘了市区禁鸣令了,这教人头疼。”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包建军介绍说,温州交通噪声居高不下,成了城市噪音超标的首要原因。
除了交通噪音外,其他噪音污染源也不容忽视。比如建筑工地噪音,温州近年各类建设如火如荼,建筑噪声此起彼伏;近年城市扩张越来越快,原来城郊的工业区现在纷纷与住宅区为邻,这也成了噪音来源。此外如房屋装修、酒吧KTV音响、公共场所各类推广活动等也是因素。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现在早晚街头跳健美操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拍子、音乐、口号,一不小心也成了城市噪音的一部分。
潜移默化
城市患上“急躁症”
据市附一医神经外科医生介绍,声音在45分贝以下时,人感觉舒适;在55分贝以上时,人听上去就会感到吵闹;
70分贝以上对大脑听觉神经就有压力,长期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不仅人的听觉容易受损,精神也容易变急躁。
对照医生的说法,看看温州噪声平均值71.6分贝,我们不禁要打个冷战。
“说实话,是挺烦的。”家住市区今日嘉园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13楼,马路交通噪音通过与对面小区高楼的相互反射,变得尤其明显,夜深人静仍觉很吵,长期下来,她自觉都有点神经衰弱了。
“城市噪声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鹿城区政协委员、精神病主任医师石华孟认为,现在温州全市共有123万辆汽车,交通拥堵与交通噪声在伤害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少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开起车来也会大大咧咧地骂个不停,这种“路骂”行为是对不良情绪的一种宣泄,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生活质量下降的表现。
石华孟同时表示,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儿童学习效率降低,影响普通人大脑神经细胞对正常信息存储、分析和传递的综合能力,使人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城市噪声其实也给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患萎缩性失明的叶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盲人耳朵特别敏感,对噪音的耐受力也差很多。一直以来,她都是通过声音辨别方向,借助手中的盲棒,她可以从新桥家中走到公交站头,再坐车来到水心一家盲人按摩店上班,但近年城市各类噪声干扰越来越大,盲道也常被占用,她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听音辨位,不得不辞去了水心按摩店的工作。类似叶女士的盲人朋友不少,城市噪音严重挤压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如果没有人带路,现在他们很少人敢单独上街。
举证困难
市区“禁鸣令”遭遇尴尬
城市噪声如此遭人痛恨,那么应该如何再降低?温州又采取了哪些办法?
汽车市区禁鸣自然是“头等禁令”。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温州从1995年实施禁鸣,开始在如人民路、府前街、信河街等城市主要道路实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禁鸣区域从原来的8.7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64.1平方公里。一直以来,交警部门都在查处汽车乱鸣笛的交通违法行为,每年高考、中考都会组织大量警力整治。去年8月交通新政对23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执法更加灵活和人性化执法,但交警也并未放宽对汽车乱按喇叭现象的查处。
然而,和查处醉酒驾驶、违章停车等交通行为不同,交警在查处乱按喇叭时存在举证困难的现实问题。起初实行城区禁鸣令时,大多数司机都还配合,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司机对交警查处时不予配合,这给执法带来难度。
“说到底还是部分司机素质有问题,现在乱按喇叭、乱停车、乱插队、乱打远光灯问题太普遍了,查不胜查。”市交警宣传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交警部门也在研究对策,将加大对乱按喇叭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
“汽车禁鸣喇叭应该被更严格执行,我们监测到的喇叭噪声数据普遍在80分贝以上,甚至超过90分贝。”市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如果全市汽车都禁鸣到位,温州市内交通噪声平均值会下降三四个分贝,这意味着整个城市的交通噪声轻了一倍(声音增减3分贝=声音强度增减1倍)。
除禁鸣外,加大道路绿化、尽可能用柏油路取代水泥路面等,也可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前者温州市近年做了诸多努力,但后者由于成本等原因一直难以两全其美。
多管齐下
能否成立“消噪联盟”
城市不同的噪声源,其归属管理的部门也有所不同。近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环保局对消除城市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也作了各自努力。
查噪音扰民是行政执法部门的常态。“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处理类似投诉,而且多半在夜里。”市行政执法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温州市消费场所众多,噪音投诉、处理几乎连轴转。每年中高考期间,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环保局处理的工业噪音数量虽不及行政执法,但也维护相当多市民特别是住宅区与工业区紧挨的市民的安宁。
尽管多部门一直在努力,但仍有不少市民频频反映“吵死了”,我们也经常接到各种投诉,有的矛头甚至直指执法部门。城市噪音由多个职能部门管理,执法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噪音整治成了城市公共管理中让人头痛的难题。“市民很难一一分清执法主体,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有人飙车吵死了,我该向谁举报?”市区叶先生认为,这种噪声交警可以管,行政执法也可以管,但最后很可能谁都不想管。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老师唐华则建议,眼下温州噪音超标,治理已成为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部门联动固然重要,但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治噪办”,加大对噪音制造者的打击;同时民间也可介入,像保护野生动物的“绿眼晴”组织一样,成立一个“民间消噪联盟”,共同努力把温州高分贝的城市噪音降下来、再降下来。
》》》》链接
噪音投诉有门道您瞅准了
根据部门分工,市环保局管工业噪声,含居民住宅区内加工噪声。投诉电话:12369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社会生活噪声,包含建筑工地施工、文化娱乐场所、家庭娱乐、装修、公共场所使用高音喇叭等噪音,以及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所产生的噪声。投诉电话:96310
市公安局管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投诉电话:88300237
据温州晚报 记者 徐海龙 见习记者 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