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推倒的围墙再次重建。尹炳炎 摄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63厘米,不过是两张A4纸的长度,在许多人眼里,这一步不到的距离不值一提。
但在杭州采荷街道人民社区建电新村居民心中,这63厘米是扎在人心里的一根长长的刺;是会影响整个小区交通的大事。
在江干区凯旋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的眼中,这63厘米却又是一道让他们眉头紧锁的难题;是一次善意的、不得不纠正的错误。
事情发生在建电新村与送变电西侧地块交界处的一堵15米长的墙上。今年7月27日,江干区凯旋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将这道墙向建电新村方向外移了63厘米。但这一移,让小区居民大为不满,认为这影响了小区内的道路交通。当天晚上,这道墙就被推倒了。
而昨天,这道15米长的墙再次被建起。情绪激动的小区居民还是想不通,而旧城改造指挥部也大呼冤枉。
63厘米的两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居民:围墙占道,以后救护车都进不来了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建电新村13幢旁,见到了这道15米长的墙。建筑工人正在将一块块石料架到钢槽上去。周围有二三十个居民围观,他们脸上明显写着不高兴。
让小区居民无法心平气和的原因是:这条路是小区2幢、3幢、13幢、14幢居民进出的主干道。这条路本来就窄,路的另一边还固定有煤气管道,墙再外移63厘米,必然影响到居民以后的出行。
家住在建电新村3幢3单元的杨阿姨挥舞着大蒲扇向记者比划着:“围墙再这么往外移,两辆小汽车根本不能同时开过去。”杨阿姨说,住在这个新村里的居民们大多都是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退休职工,老人们更担心的是,万一发生了火灾或哪位老人突然发病,消防车、救护车等车辆即使能开进来也根本不能转弯、掉头,耽误了时间,算谁的责任?
于是,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7月27日晚,当时刚建好半天的墙被居民们推倒了。昨天,这道墙被重新建起,但居民们心里的刺并没有拔掉,他们认为这是改造工程方为了开发商利益擅自扩大用地范围。
施工方:这63厘米本来就是规划用地
63厘米、15米长,总计9.45平方米的面积,在送变电西侧地块6304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中仅占了0.14%,可谓九牛一毛。但就是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让江干区凯旋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伤透了脑筋。
记者随后就居民反映的问题咨询了江干区凯旋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前期科科长封华明。提到63厘米的外移距离,封科长说指挥部很委屈。他拿出了这一地块的权属示意图,向记者解释:“现在围墙封闭的地块正是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包括这63厘米外移的9平方米面积,这是我们在代表市政府履行与开发商的交地义务,并不存在为开发商利益擅自扩大用地范围问题。”
那么为什么在去年9月土地整理出让的过程中没有将这63厘米距离一步到位,封华明说这是一个善意的错误:“为了保证拆迁工地封闭施工,出于人性化考虑,为避免给周边居民造成生活干扰,方便居民进出,施工单位直接在其西侧围墙(未外移63厘米的原墙)上加砌砖墙至2.5米。”但随后在核查过程中,指挥部发现该围墙未按用地红线砌筑到位,为此,指挥部才在7月27日实行了外移施工。
如今,工程行将结束,政府需将这地块围墙封闭后正式交付给开发商。结果围墙一外移,居民的意见上来了。
协调:车位另找地方,小路争取单向通行
封华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围墙砌起后,西侧道路双向通车有困难。“我们将与社区和居民进行积极沟通,看能否取消这个区域的停车位。另外,如果这里能够实行单向通车,那么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入也就没有问题了。”
指挥部还表示,改造后,拟在庆菱路上为居民规划留出至少10~20个停车位,积极争取能在东边绿化带附近也能争取到一些停车位。
为了和居民做好进一步的沟通,这次,指挥部把工作做得更细,原本是口头沟通,这次他们把公告和图纸贴在了住宅楼外墙,对部分不理解的居民还上门沟通。此外还对墙体进行了加固。
昨天晚上9点,记者再次来到建电新村,新围墙已建好。这一次没有被推倒。
此外,关于开发商要建两幢24层高楼的规划,居民们也很担心:高楼的地基一挖,周边的老房子是否会受到影响?
“安全方面绝对不会有问题,这种风险谁也担不起。”浙江元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隋勇表示,公司已经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基坑围护方案,杭州市建委也会组织专家认证。同时,专业检测中心会在附近设置检测点,一旦发现数据超出警戒点将立即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