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一天的炎热还没来得及开始,德清三合乡青虾交易市场,浙A、浙E打头的小货车,早将这片并不宽敞的半露天交易市场围得水泄不通。
养殖户和商贩混杂着各司其职,每天这个点,已经准时开锣。一批批水渍未干的青虾,从这里“悄悄”蹦上车,接着爬上千家万户杭州市民的餐桌。
“杭州市场超过70%的青虾,都是从三合乡这个半露天市场启程的。”归毛头,这位德清青虾“祖师爷”,讲述了“一只青虾的赴杭之路”。
“水精灵”跳进了楼外楼
享有“青虾之乡”美誉的三合乡位于德清中部,一条水泥路穿出两边稻田,将这片靠近下渚湖的村落与外界相连。
路的另一端便是去年拓宽改造后的下仁公路,直通杭州余杭,距杭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车就20分钟。交通优势永远是水产“鲜活”入市的首要条件。
全乡超过400家养殖户,总养殖面积逾12000亩,销量占据杭州青虾市场逾70%的份额。这一串数字,无不与吴越水产公司总经理归毛头有关。现在,他更是将三合乡“青虾”的“触角”伸向了杭州的高端餐饮市场。
归毛头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已经和包括楼外楼在内的几家杭州餐饮名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天负责直接运送水产品至杭州。除了德清青虾,还包括黄颡鱼等各种“水精灵”品牌的其他产品。
走楼外楼路线,并不是为了赚这些名店的钱,归毛头说,名店带来的品牌效应才是他真正看重的。
每一只青虾都是“鳖口逃生”
为了保证青虾能只只活蹦乱跳地送进杭州,归毛头大胆创造了一种混养法——让青虾和甲鱼厮混一池。
“这叫优胜劣汰,病的、小的、生存能力差的(青虾)都被甲鱼吃掉了,剩下的都是最健康最大个的,甲鱼还不需要喂食。”归毛头说起自己的“独家发明”,有些得意:“大城市的人现在就喜欢野生的健康产品,那我就想法子‘造’一个野生环境给青虾。”
归毛头的养殖田周围种满了果树,果树下乌鸡在悠闲地找吃的。不要以为这些鸡是随意散养的,它们也是老归拨拉的算盘子之一:养殖水塘里的青虾和甲鱼、岸边的经济果树、树下除了能下青壳蛋同时也排鱼虾饲料鸡粪的乌鸡——整个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养殖生态圈。
老归的更大想法是,今后几年把眼前这片土地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庄园,开发出一个小岛式的农家乐。
老归今年54岁,18年前他一次“大胆”尝试,给他和他身后这座世世代代以传统农业为生的村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他戴上一大串令人艳羡的光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湖州市人大代表……
谈起自己创业经历,拥有一家大型水产公司总经理头衔,仍未改一副黝黑瘦弱农民形象的归毛头感叹说:“德清和杭州近,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城里人的菜篮子产业做大做好,这是德清农民注定的出路。”
除了青虾还有甲鱼黄颡鱼
和归毛头一样,德清县农业产业接轨沪杭之路,路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造生态养殖的品牌。归毛头的“水精灵”之外,德清清溪牌花鳖、百亩漾牌甲鱼等也早已被杭州市民熟知。
“不光光是青虾,我们还有黄颡鱼、生态甲鱼,相信德清会有更多的农产品成为杭州和周边城市居民喜爱的盘中餐。”德清县农经局产业科科长徐建勇说。
徐建勇的工作除了帮助当地农民寻求沪杭市场,还积极促成德清当地农业与高校合作。他透露,包括“水精灵”青虾在内,已有十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与浙大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令当地农业受益其中,也成就了德清成为杭州淡水产品生产基地。
另悉,德清县工商局也已经从2009年开始先后在洛舍、雷甸、禹越、莫干山、三合等7个乡镇设立工商新农村服务站和品牌指导站,并在各行政村设立联络站,把服务平台设到农民的家门口,使更多农民能提高农业商标和品牌意识,用品牌富农这一招促进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德清县有关方面表示,德清将成为沪杭的农副产品基地,未来几年,将有百个农产品进入沪杭百家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