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前不久,陈士定收到了一份从北京寄来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证书。他今年4月报送的两幅剪纸作品《荡起舢板说情话》和《渔姑出嫁》在6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这是陈士定的作品第二次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此前他的《圣火传递到渔家》在北京2008年迎奥运剪纸大展中获得铜奖,也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所收藏。
和剪纸“一见钟情”
陈士定是土生土长的嵊泗渔家子弟,今年58岁的他与剪纸结缘已有30多个年头了。
1976年的冬天,堂叔伯结婚,从上海买了一套双喜窗花,那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刀功深深吸引了刚二十出头的陈士定。
他用白纸和笔把每一张双喜窗花复制下来,按照复印的花样剪了起来。可是剪坏了好多纸也没能剪出一幅像样的来。他并不气馁,利用空余时间剪了半个多月,终于掌握了要领。
1984年10月,陈士定被调到嵊山镇电影院工作。他虚心向电影院搞美术的职工学习、请教,有时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装饰在电影海报上。1991年至1997年,在担任枸杞乡、壁下乡乡领导时闲暇之余,他结合渔村特色,开始制作起一些鱼类剪纸作品。他的很多作品被用于各种节庆活动的场面布置,成了活动场上亮丽的背景。
2005年,陈士定的21幅以渔文化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被推荐参加中国·舟山民间剪纸作品展引起广泛关注,从此一炮而红。
2006年,陈士定的作品《渔妇与船》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展示,在省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大展中获三等奖;2007年《墨鱼夫妇》获浙江省“江河湖海”风情剪纸艺术展一等奖;2009年《东海明珠》获浙江省“桥文化”剪纸艺术展一等奖;作品《港欣鱼跃》还在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中荣获铜奖。去年他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作品,重要的是构思
对现在的陈士定而言,怎么剪已经不是要考虑的问题,重要的是每个作品的构思。“同样是剪纸作品,取胜的关键是突出我们的渔家特色。”
在这次创作《渔姑出嫁》这幅作品中,陈士定足足十天没有睡好觉,想着怎样构思才最好。为了让作品更富海岛特色,他特意去询问一些专业人士有关海岛的婚嫁习俗。海岛传统文化讲究成双成对,所以他在剪纸里给渔姑安排了两位伴娘。喜船是海岛婚嫁的一大特色,他又在作品中加了很多渔船迎亲的画面来表现婚礼的隆重。“我用红色的裙带菜象征红线,暗指千里姻缘一线牵。各种各样的鱼则用来祝愿他们婚姻美满,年年有余。”为了让作品有生命力,更加传神,陈士定平时还牵着妻子的手摆各种姿势,把现实的美感融入到作品中。正因为他这样细腻地创作,整幅《渔姑出嫁》散发着浓浓的海洋气息。
潜心培养剪纸爱好者
现在每个月,陈士定都受邀去社区办剪纸培训班,跟他学习的有六七岁的孩童,有闲散在家的渔家妇女,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在剪纸中享受着美的熏陶,体验着自家海岛独特的文化。”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渔家剪纸能够得以继承和推广。
在记者采访结束前,老陈现场表演起了剪纸。纸片不停地在剪刀缝里转动着,“咔咔”几下,四条活灵活现的鱼就展现在眼前。“现在还不是很好看,等我在它们身上剪出几朵梅花或者几个铜钱,它们的样子才叫好呢!”老陈兴奋地说着。
“我给你猜这是什么字?”老陈将一张小纸片对折再对折,沿着对折线剪出一个矩形,然后打开。“竖着看它可以是‘二’也是‘目’,横着看它就变成了‘四’或者‘川’。”经他这样一介绍,发现剪纸这门艺术确实乐在其中。
据舟山日报 郑元丹 胡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