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15岁。中学生的豆蔻年华。
15岁。大多数孩子埋首于成堆的考卷中。
侯禹光的15岁,即将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今年高考,他以524分,从西安考上了浙江农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真正属于他的中小学时代,其实只有一年。那一年,他上小学一年级。
之后8年,侯禹光在家完成了学业。老师便是父亲侯相如,侯相如辞职在家精心教育儿子。
侯禹光看起来很沉稳,话虽不多,但思维缜密。身边架着黑边眼镜的是父亲侯相如,他说:“这两天去了千岛湖、黄山,然后去看了一下学校。”
去年,侯禹光也考上了本科,但是不够理想,所以今年再考。524分,超出陕西二本24分,比较满意了,他就决定去读,志愿也是他自己填的。
对话特别父亲:儿子课业负担太重,他要被磨平的
侯相如一直相信——
“我的孩子不用超负荷学习也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分数不能说明什么。”“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我们的学校不懂孩子。”
侯相如是西安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因为自己是教师,他深知学校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学生每天起码要花12小时在学习上。”侯相如在家自己教孩子的想法,在小禹光没上学前就有了,只是迫于家人反对,才送孩子上了小学。
“儿子6岁上了一年级,每天功课做到很晚,整个人学得很疲惫。看到一年级的儿子课业负担太重,真恨不得替他做。我觉得再这样下去,孩子要被磨平了。”侯相如心疼哪。2002年暑假,他把孩子接回了家,2003年辞去教师,安心在家教子。
上过大专英语的妻子负责教育侯禹光英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则全部由侯相如自己教。
对话特殊少年:有时一天只用做一道题
侯禹光感受到的是快乐——“我很喜欢父亲的教育方式,有时候一天只要求做出一道题,一点也不累,而且做出来之后很受鼓舞。”“很多时候父亲会跟我一起研究题目。这样让我感到学习其实很快乐。”
侯禹光没学成书呆子,其实他还是文武双全。从小,他就和学了20多年武术的父亲练武,每天早上起床后父子俩都会练上一小时。和同龄孩子一样,侯禹光爱玩游戏。“周末的时候会玩上一两个小时。”侯禹光喜欢看书,尤其是科学类的;也喜欢音乐,高考前,他还自学了电子琴。
教儿体会:儿子不是神童,可以复制,但也有缺憾
很多人怀疑侯禹光这样的“神童”会不会只是智商高,却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对此,侯相如肯定地说:“在《论语》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儿子从小学国学,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侯禹光自己说:“上次高考前我也当了两个月的插班生,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我。和其他同龄伙伴玩的时候,大家也都喜欢听我的。”
儿子考上大学后,很多家长前来向侯相如请教,甚至要求他收学生。对此,侯相如说:“我的儿子不是神童,每个孩子都很聪明,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为人才。我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然后推广,让更多的孩子轻轻松松成为人才。”
虽然侯相如对儿子的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很自豪,但他还是承认:“孩子缺乏竞争,要不然高考成绩还能再高一些。还有,孩子和社会接触少,生活阅历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