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商务部日前公示了第二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浙江省有53家企业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杭州的翠沁斋、景阳观、采芝斋、孔凤春等18家企业榜上有名。从2006年开始申报,终于等到这张金字招牌,各家上榜企业都很高兴。
第二批老字号创立在1956年前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众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匠心独具、享誉国内外的老字号。在百姓眼中,老字号代表了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是诚信兴商、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是不可再生的民族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2006年底商务部启动了“振兴老字号工程”,认定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浙江省金榜提名的有38家企业,其中杭州市占19家。胡庆余堂、方回春堂、金星铜饰件等都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的负责人说,因为老字号传承的是传统文化,从国家到各个省都很重视,企业也蛮当回事。2008年商务部明确“老字号”认定不能停,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开始提上议程。
记者注意到,这次被商务部第二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范围很广,有零售、食品行业,也有餐饮、中药、工艺品等行业。这些老字号品牌的创立至少在1956年以前,企业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品牌在当地甚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含金量。
翠沁斋掌门人:做不好对不起老祖宗
看过TVB港剧《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园》的人一定还记得,经营“大鲍”叔叔家那间饼屋有多辛苦。现实生活中,老字号经历的风风雨雨更精彩。
此次上榜的杭州企业中,就有这么一家老杭州都熟知的“翠沁斋”。论历史,这家以清真食品为特色的企业,创办至今已经有百余年了。在1993年,“翠沁斋”曾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
总经理唐宝强颇有感触地说:“老字号作为我们民族的品牌,做不好对不起老百姓也对不起老祖宗。”现在,家喻户晓的翠沁斋月饼已连续十年为全国质检中心抽检合格,荣获中国名牌月饼称号。这些年来,“老字号”品牌要做精做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许多“老字号”扎扎实实的企业作为了。
不赚钱的老字号该如何传承?
中华老字号的认定让老企业感到宽慰。但如何传承,却是摆在各家企业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河坊街曾经是南宋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也是杭州古城所保存下来的最后一块,有很多老字号的曾在这里辉煌过。在河坊街步行街上,就有一家老字号“潘永泰”棉花店。这家弹棉花作坊,从1919年在江苏宜兴开店算起,如今已近90岁。抗战期间,给国家捐献过大量棉被,成为知名商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河坊街上曾有7家规模较大的棉花店,但后来差不多都倒闭了。十年前,“潘永泰”棉花店,因为是传统手工业而且整幢房屋都是个人私产,按照河坊街修旧如旧的原则,它就在原来的位置上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潘永泰”是杭州硕果仅存的一家老字号棉花店。
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的负责人说,自己常常过去看看潘师傅。虽然不见得有多少生意,但是夫妻俩还是会很认真地给游客现场演示怎么把一床棉絮弹得蓬松柔软。
虽然“潘永泰”棉花店依然有人关注,但同样也面临问题,例如老潘的儿子还会继续弹棉花吗?
不只是接班人的问题,就眼前来说,老字号要生存下来该如何面对如今的新形势?
杭州市贸易局规划处王永清处长说,就拿糕点行业来讲,老杭州人喜欢的颐香斋、九芝斋、采芝斋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重油重糖,而现代人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很恐惧,除了给老人买糕点,年轻都不太会常常光顾了。这时候,老字号如何寻找新的生产点?
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成功的案例。
在杭州,楼外楼、知味观为什么能发展得比较好?一是尝试连锁发展,再就是推广半成品菜。楼外楼把酸菜鱼、黑胡椒牛排、龙井虾仁做成了半成品菜,放到超市,到小区开专卖店。还有一个方法是做配送,像采芝斋就在富阳搞了个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