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1日讯今天上午9点,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玉界泰斗杨伯达将在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读者带来“中国古玉的发展与辨伪”的讲座。
身为文物界的权威,可几天前杨伯达在上海书展上为自己的新著《中国古玉辨伪》签名售书时,拒绝了在场所有人的文物鉴定请求。昨日,杨伯达告诉记者,他不做鉴定其实已经有20多年了。
“以前我总是很热心给收藏界的一些人士做鉴定,人家请我吃饭不好意思不去,去了就得给人家做鉴定。他拿出的东西是真的还好,要是假的,往往是饭还没吃完就跟我翻脸了。我又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所以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后来我想我是搞研究的,还是跟收藏界保持距离为好,于是就不做鉴定了,当然,如果是国家层面的文物鉴定,那还是得去的。”
不过,虽然杨伯达主动跟收藏界保持距离,但在收藏界,杨伯达却仍然“被活跃着”,因为围着他的怪事有一堆。
怪事一:不要鉴定要合影
杨伯达虽然不做鉴定了,可一些公众活动还得参加,于是一些别有意图的人抓住机会,来跟他合影。合影之后,这些人就把自己跟杨伯达的照片挂到店里或家里的显眼之处,表示“自己跟杨伯达很铁”或“自己的东西都是杨伯达看过的”,以此提高价码。
杨伯达说,自己也是有一次偶尔进了一个文物店,发现自己的合影被店主放到很显眼的位置,才发现“以前都上当了”,从这之后,他对要求合影的人都保持着警惕。
怪事二:签名被模仿,出书“莫须有”
杨老的合照“值钱”,那么他的签名就更“值钱”了。一张写有假杨伯达签名的证书,能使一件假文物立马价格翻身。于是,有人便专门模仿杨伯达的笔迹开证书,这事一度让杨伯达很头疼。
更有甚者,杨伯达有一次去洛阳,发现一本根本不是自己写的却署名为“杨伯达”的书,此书错误百出,却在当地卖得相当红火。杨伯达向监管部门举报,可最终发现该书出自地下作坊,连出版社的名字也是假的,无法追究责任。
怪事三:家中电话号码被6000元售卖
后来,杨伯达的活动少下来了,可别有意图的人却并没有放过他。由于杨伯达一直对自己的住址保密,一些知道杨老家里电话号码的人,竟在网上以6000元的高价售卖这个号码。
有一次,杨老的家里人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许昌的,他说自己花了6000元才买到这个电话号码,因此一定要让杨伯达“交流交流,鉴定玉器”,杨老的家里人看这人意图不纯,二话没说把电话挂了。
杨伯达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他遭遇的这些事情,说明了现在收藏市场的乱象和功利:“你们媒体给现在的收藏界下了个定义,叫‘投资收藏’,我觉得很确切。现在的收藏市场其实根本不管真假,大家的目的就是出货,只要能把手中的东西以高价转手,什么手段都可以用。收藏的传统和本意都不知被丢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