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不满6岁的中河-上塘高架已经喘不过气来了。
2004年全面开通的高架,经交警部门测算,目前道路日最大流量达到4430辆/小时,已超过设计最大流量的一倍。在2007年初,中河-上塘高架的早高峰时段是7点20分到9点,到去年,早高峰时段为6点50分到11点30分,延长了3小时,而晚高峰则延长了2个多小时。
为缓和中河高架交通拥堵问题,交警部门几年内出台了很多方案,但收效甚微。
昨天,杭州市交警部门在19楼论坛发布公告——《怎样在流量超饱和状态下协调高架与地面交通》,向广大网友征求治理良方。
高架有多堵?高峰时速10—20公里
说起中河—上塘高架的堵,家住良渚的小胡感触很深。
他在体育场路中河路口附近上班,如果道路情况好的时候,从家到单位只需半小时左右。但上下班高峰期,时间至少得翻番。
小胡说,他从家里到好运路的口子上高架,大概需要15分钟,“上了高架,这时间就不好说了。”
“早晚高峰,南向北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北向南一般从大关路上口就开始堵,一直要堵到庆春路口子。”他说,“我到单位,很少能在半个小时内赶到的,一般都是1个小时。”
资料显示,在三年前,中河路体育场路口的早高峰是6点30分—8点30分,现在是6点30分—8点45分,有时甚至拖到9点;三年前的晚高峰是17点—18点30分,现在是17点—19点30分。
来自杭州交警机动大队的数据,2007年初,中河-上塘高架的早高峰是7点20分—9点,去年是6点50分—11点30分;晚高峰2007年是17点30分—18点,去年是17点15分—20点,很多时候晚高峰甚至延迟到晚上10点。“因为刚在外头吃好晚饭的市民回家,又是一拨高峰。”一位一线交警说。
综合这几年的早晚高峰情况来看,早晚高峰加起来,三年延长了5个小时。
很多出租车司机反映,高峰时段高架上的时速在10到20公里。
高架到底有多拥堵,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中河—上塘高架全长33.9公里,按每辆车长4.5米计算,只能放下7533辆车。而据交警部门测算,高架道路的日最大流量达到4430辆/小时。按照此流量,一旦堵车两个小时,整个高架将停满车子。
究竟如何治理?交警昨征集网民意见
对于如何理顺高架和地面的交通状况,杭州市交警部门这些年来,一直在顶着压力寻求良方,但结果常常是此消彼涨——地面顺了高架堵了,高架顺了地面堵了。而随着市区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求解高架与地面交通压力变得迫在眉睫。
昨天,杭州市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在19楼论坛发布了《怎样在流量超饱和状态下协调高架与地面交通机动交警大队向广大网友征求意见》一文。
文章说,自2004年10月,杭州市南北道路主通道中河—上塘高架全面开通以来,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加之滨江、萧山等区块入住率的进一步上升,城市交通过江需求陡然增加,高架道路交通流量持续处于饱和状态。
据测算,高架道路的日最大流量达到4430辆/小时,已超过设计最大流量的一倍。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间,车流量集中,造成车辆排队队伍长(南向北尾部最长在复兴大桥以南,北向南尾部在上石立交以北)、等候时间长。
“在此期间,虽然我们很努力,在支队组织协调下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收获甚微,与广大市民出行的期待和愿望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我们认为,要提高高架道路通行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似乎是对部分高架道路上匝道实施适时封闭。”文章中提到。
近日,杭州交警部门尝试对相关上匝道实施了适时封闭,高架道路通行效率明显上升,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长时间封闭相关上匝道,大大增加了地面道路的通行压力,加剧了地面道路拥堵状况,高架道路的下匝道也相应出现排队状况,车辆无法进入地面,高架保畅陷入“两难”境地。
交警部门表示他们抉择艰难,若维持现状,随着通行流量增加,高峰时间高架道路将会变成“空中停车场”。
此外,若折衷倾斜保高架,适当对进入高架的流量进行控制,也必定损及地面通行效率。
交警部门最后呼吁:“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架道路通行效率,我大队向广大市民群众诚征高架道路保畅之良策,使之既要提高高架道路通行效率,又要确保地面道路通行不受影响。广大网友可直接回复本帖。”
适时封闭上匝道?关键掌握时间差
近日,杭州市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尝试对相关上匝道实施了适时封闭,其中包括上塘路文晖路口的高架匝道。
“因为高架的早高峰比地面的早高峰要来得早,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差,封闭该路段的匝道,实现交替通行,将一个车道留给北向南的高架主线。”交警机动大队一位负责人说,“等地面高峰到来之后,我们就取消封闭措施,打一个时间差。”
据称,此举实施后,高架道路通行效率明显上升,北向南排队情况比以前好了很多。
“关键就是要掌握这个时间差比较难。”他说,“这只是我们一次试验,是否正式实行,需要研究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