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三门,这是一条必然规律——我们将迈入生态文明时代。
有人这般形容: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一场大变革,关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是一种大趋势,始终不可阻挡、不可逾越、不可逆转;是一个大方向,接续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推进三门生态文明建设,从宏观趋势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从微观态势看,是群众给予我们的新期盼。
这种期盼,在医化行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受历史条件影响,三门县的医化企业大多分布在海游港两岸。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人口迅速向医化企业附近集聚,医化企业与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要求对其进行整治的呼声十分强烈。
“群众反映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生态问题解决不了,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在8月19日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李浩的一席话,字字掷地有声。
一场针对医化行业的彻底整治,正全面拉开……
作出历史贡献的医化行业遭遇到现实困境
梳理三门工业经济发展脉络,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医化。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三门县经济在思变中再起步。为较快壮大工业总量,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县里与台州其它县市区一样,开始引进医化企业,先后办起化肥厂、钢铁厂、糖化厂等一批企业,将其布局在当时较为偏僻的海游港两岸。
90年代中后期,随着这些企业改制,一批骨干技术人员纷纷跳出来,建立自己的医化公司。也就是在这段时期里,医化企业步步“扩军”,最高峰时有23家,很快成为三门县的支柱产业。
这对当时工业年产值不足10亿元的三门县来说,医化企业的兴建,无疑为“工业强县”的建设注入了一股动力。就在2000年,三门县GDP中的二产增加值首超一产,医化行业的历史贡献体现其中。
然而,历史的选择,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当初对三门县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医化行业,经历10多年的快速扩张后,产业布局不科学、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医化企业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人们生态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台州市环科院于日前出具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三门县医化行业存在三大积弊。
产业布局不合理。医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游港两岸,这个当时较为偏僻的地段,随着县城框架的拉大,逐渐成为人口集聚区,企业排放所产生的污染与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
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存在重原料、轻制剂,重工艺、轻装备,重生产、轻流通等问题,产品延伸度不足。
企业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低、小、散”初级阶段,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研发投入、管理水平与国内知名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陷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率为特征的“低水平增长陷阱”。
种种交织在一起的弊端,也“绑”住了医化企业自身的脚步。2007年以来,不管是产值,还是税收,医化行业在全县所占比重都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税收所占比重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为6.18%、4.51%、2.90%。
整治医化行业到了非下决心不可的地步
医化行业的整治,关系企业、群众等各个层面的利益诉求,涉及面广、难度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治,困难多,压力大;不整治,则会难上加难,历史包袱越背越重!
“不管是从三门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需要来看,还是从三门医化企业的生产现状来看,对医化行业进行彻底整治,已到了非下决心不可的地步。”8月17日,县四套班子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在会上一致这样认为。
从一定程度上说,整治医化行业,是一道必答的题,也是一道难答的题,更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题。
事实上,对医化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没有回避,而是将其摆在重要位置。
早在2000年,三门县就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作,深入整治医化企业“三废”问题;于2005至2007年实施的“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对医化企业实行了全面、持续、有效的整治;2008年,“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启动实施;2009年,“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数次“剑指”医化企业。
这些年来,全县先后关停与治理污染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医化企业11家,整治和规范医化企业12家,淘汰污染严重的医化产品23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医化企业减少到12家。
治标的同时还要治本。2007年3月,县十四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将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强化工污染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议案》作为大会议案。此后几年,县委县政府不下10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医化行业整治问题,提出“集聚化整治医化行业”的思路,后委托台州市环科院编写选址报告。
不过,由于功能区调整、建设周期长等系列原因,选址一直无法确定。县四套班子会议指出,综合考虑三门现状,眼下在县内建设医化集聚区已不太可能,对医化企业实行就地整治,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整治,由此开始,其目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升级工艺装备,提升产业层次,改善生态环境。
依法办事,政策引导给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7月29日,对3家偷排偷放的企业,拆除其排污管道;
8月1日,全部医化企业实行停产整治;
8月6日,县委书记李浩专门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部署整治工作;
8月9日,邀请台州市环科院开展调研,寻求整治方案;
8月13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服标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整治方案;
8月17日,县四套班子会议讨论确定初步整治方案;
……
7月份以来,针对医化行业的整治,在三门县步步紧密推进。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对话,一次次行动,无不考验党委政府的执政智慧与胆魄。
目前,三门县已成立医化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服标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剑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梅式苗,县委常委、公安局长王从志,副县长卢志伟、俞茂昊等任副组长,县府办、县环保局、海游镇等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具体组织实施领导医化行业整治工作。
在台州市环科院调研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部门领导也迅速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医化企业,一家一家地排查摸底,针对不同企业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制定具体的整治标准,一一开出“药方”。企业能够整改到位,并由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允许其恢复生产;若企业对照标准不愿投入进行整改,一律就地关停。
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政策。四个“一律”,更是彰显党委政府致力于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直接排放有恶臭气体的产品,一律实行关停处置;生产未经审批的化工产品,一律实行关停处置;国家产业政策明文规定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处置;整改无望、无法达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处置。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在停产整治期间,未经批准擅自违规违法生产的,公安、环保部门坚决从严依法处置,并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在医化企业停产整治期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聚众闹事,冲击企业,损坏企业财产,或故意设置障碍物阻止企业员工出入。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将严肃查处,对为首的肇事者严肃处理。
“整治行动要坚持依法办事,注重政策引导,有序推进县内医化企业转移、转产,最终给全县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县委书记李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