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临海水洋化工区就要关停搬迁了,这个消息让附近的清潭头村炸开了“锅”。村民有拍手叫好的,也有担忧多虑的。
“纠结”的清潭头村
“听说化工区2011年内要关停搬迁,我们是坚决拥护。”清潭头村桥头的阮家二兄弟拿出用手机拍的照片,激动地告诉记者,村头的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臭得让村民们受不了,他们就跑过去拍照,甚至直接把废料收集起来,送到环保部门检测。
但村支书老赵等人也有自己的担忧:租用村里土地的企业关停搬走了,村集体经济就损失了一大笔。此外,村里近百号在园区内做工的劳动力也面临失业。这些都不得不让他多虑。
水洋化工区内企业不多,现在总共才6家。最大的一家企业占地不过40亩,整个园区才130来亩。这个规模、数量都不大的小化工区因为104国道恰从中穿过,使得经过这里的车辆和乘客都要经历一次或轻或重的臭气袭击。
“这是个比较敏感的区域,化工臭气不仅长期影响到周边几个村庄的居民生活,也影响到临海,甚至台州市的形象。”临海市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说,这次进行彻底治理,不仅是政府决策的要求,更是民心所向。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换位思考
当“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无法共赢时,两者之间到底选哪个?临海选择了后者。
占地面积不大的水洋化工区最多时有32家企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弱,只能以生产污染大、市场竞争激烈的前端产品为主。而要引进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废气处理设备,对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亏本的买卖”。因此不经处理的废气漏排、偷排现象严重。几十家企业废气同时排放,使得“园区不大,臭气很大”。
2005年,临海市痛下决心对水洋化工区展开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治。一次性把32家企业整合兼并成现在的6家企业,淘汰几十个污染严重的产品,使臭气问题得到了极大治理,并成为当年全省11个环保重点监管区第一个通过“摘帽”验收的化工区。
“这些企业建在国道旁,交通便利,能够减低不少生产成本。虽然经过大规模整治,但企业生产设备不够先进,生产车间布局、设计不合理的硬伤难以根本改变。”沿江镇镇政府一位主管工业的主任说,园区企业虽然每年都能为镇里带来不少税收,但随着老百姓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税收增长”不能再成为制约“环境保护”的挡箭牌。
面对周边村民和过往客人仍不时受到臭气的“侵扰”,相关部门对水洋化工区的治理从来没有间断过。日前,临海市委市政府再次自我加压:水洋化工区所有企业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2011年内进行整体搬迁,决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腾笼换鸟”与“高标准入园”
近日,记者走进了临海水洋化工区。园区内的东东药业、恒丰医药等6家企业仍在机器轰鸣中生产着。但恒丰医药的董事长陆育富说,现在该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较之前已经减少了一半。“停产的都是污染重的项目。”在得知园区要整体搬迁后,陆育富等企业主都表示理解,如今已有5家企业希望落户到临海川南医化园区继续生产。
“这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彻底治理。”临海市环保局一副局长说,经过整体搬迁后,园区内不再有医化企业。“要么搬迁出去,要么转产他业,到时水洋化工区不再有臭气问题,化工区也不再存在。”
然而把水洋医化产业转移到川南医化园区也并非易事。上述人士说,为了避免川南医化园区的发展“重蹈覆辙”,任何一家医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和设备都要达到环保部门设定的入园标准才能入园。“只有高标准的入园条件,才能把这里建成以高附加值和低污染原料药为主体的生产基地。”
“当然,在做好‘腾笼换鸟’工作的同时,对现在水洋化工区内能达到入园标准的企业,我们将积极对它们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等方面的需求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该环保局副局长说。
据台州日报 刘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