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警官正在带队巡逻
浙江在线08月27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他没撑伞,全身湿透了,问他怎么称呼,他说他姓姜,说完就转身走了,消失在大雨中。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让我这个外来务工者心里暖暖的,我突然想到了电影里的好民警马天明。”
这是近日发在杭州19楼论坛上的一则表扬帖的内容,发帖人是来杭打工的小陈,他要表扬的是一位派出所民警,正是这位民警冒着大雨帮他找回了刚刚失窃的电动车,小陈说,这位警官就是现实版的“马天明”。
民警清晨冒雨送回电动车
今年7月的一个清晨,下着大雨。
家住江干区皋塘社区的小陈,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小陈打开门,看到门口站着一位民警。
“你的电瓶车是不是丢了?”民警问。
“没有啊,一直停在外面啊!”小陈一头雾水,出门一看,才发现停车的地方只剩下了一根链条锁孤零零地挂着。
“我在巡逻时发现了你的车,帮你送回来了。下班后,记得来城东所做个笔录。”民警说。
小陈这时看到,民警的衣服都被雨淋湿了。
“警官,您贵姓啊?”小陈边问边转身去取伞。
“我姓姜。”还没等小陈把伞递给民警,民警已经转身走了。
这件事,让来杭打工的小陈备感温暖:“望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我心里暖暖的,突然想起了电影里的好民警马天明,姜警官就是现实版的‘马天明’。”
同事们都管他叫“黑猫警长”
城东所,姓姜,根据小陈提供的两个线索,记者从江干区城东派出所获悉,小陈口中的现实版“马天明”叫姜卫忠,今年38岁,曾经是位军人,转业后做了人民警察,在城东派出所已经工作三年了。
昨晚9:15,记者来到城东派出所。一听是来找姜卫忠的,值班的民警打趣道:“哦,你们是来找‘黑猫警长’的啊,稍等,我喊他去。”
“黑猫警长”,是大伙给姜卫忠起的外号。
“他做公安三年,来我们所后就一直晚上执勤,抓贼的本事了得,所以大家都喊他‘黑猫警长’。”值班的民警解释说。
大约过了五分钟,姜卫忠才从值班室走了出来,他穿着警服,个子不高,身材较瘦。
记者问他,是否记得一个下雨的早晨为失主送车的事情时,姜卫忠想了好一会,摇头说:“晚上执勤时抓到小偷、要回电动车的事情太多了,送电瓶车的事经常有,真的想不起来是哪一回了。”
巡逻前总会为队友备好水
姜卫忠是分管联防队的民警,平时负责皋塘社区、新塘社区、新丰社区片区的治安工作。
虽说是晚上9点上班,清晨6点下班,但作为巡防队队长,姜卫忠每天7点就会到所里,做一下准备工作。
同事王警官告诉记者,姜卫忠是个“工作狂”,有时连周末都会去社区里走走,踩踩点。
就这样,执勤、巡逻,一样的事,姜卫忠一做就是三年。
在巡防队队员的眼中,姜卫忠工作严谨,同时也是个贴心的老大哥。
“每天过来巡逻的时候,姜卫忠总是为我们先准备好了矿泉水。”巡防队队员老张说:“虽然一瓶水不算什么,但是体现的是姜队长对我们的关心!”
三年巡逻穿破100多双布鞋
作为社区民警,姜警官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都在路上。
“挨家挨户地检查,门是否关了,路上是否有可疑人员。三个社区走下来,一天绝对超过30公里。”巡防队员老张说着说着又开起了玩笑,“我们这里,最幸福的就是老姜啦,他每个星期都有新鞋穿。”
原来,在部队时,姜卫忠习惯了穿黑色的布鞋。“这鞋起脚、舒服,跑起来比穿皮鞋要方便。”姜卫忠说,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太耐穿,按他目前这样的工作量,一双布鞋就只能穿一周。
姜卫忠指了指脚上的布鞋说:“瞧,昨晚为了追个小偷,这鞋子又废了。”
几个队友曾经给姜卫忠算过一笔账,三年来,他穿破了100多双布鞋,走了2万多公里的路,足有绕了地球半圈那么远。
“现在小河那家军用品店的老板都已经认识他了,每次都是一捆捆地买布鞋。”大家笑着说。
【链接】
1959年,在欢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一部喜剧影片《今天我休息》在全国公映。该影片以派出所年轻的户籍民警马天民在一个休息日中既平凡普通又亲切感人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警察热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和生活内容,谱写了一曲警民鱼水关系的深情赞歌。从此,那个热心助人的好民警马天民家喻户晓。马天民这个名字,也成为新中国优秀民警的代名词。
记者 张琴 通讯员 秦沈伟 文 实习记者 钱云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