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刚上学不久,一天,他在家里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个小时后,妈妈发问了:“孩子,作业做完了吗?”“再过半小时就能做完了。”孩子回答道。谁知,半小时后,妈妈又拿了本练习本过来,“把这个也做完吧。”于是,无可奈何的孩子又做起了妈妈布置的作业。
又有一天,孩子仍旧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问:“孩子,作业做完了吗?”这时,孩子大概能在十分钟内完成作业,但他却回答:“还没呢,早了。”
因为这时,他已经明白:作业是做不完的。
一个小小的故事,折射出来的,却是压在中国孩子身上无比沉重的课业负担。
为了减轻这种人为因素带来的负担,一直以来,各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于浙江的中小学生来说,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们或许能稍稍轻松点了。昨天,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新学期,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也将分别控制在1小时和2小时之内。如果学校肆意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学校、老师和校长除了无法评优,还有可能面临“严惩”。
学校要看清楚了
“六个严格”可马虎不得
减负减负,这个词喊了很多年,可很多人却笑称,“越减越负了。”减负的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
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用“六个严格”概括了这些措施: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
在这“六个严格”里,中小学校不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里定下的课程计划;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也将分别控制在1小时和2小时之内;不得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不得举办学科竞赛辅导班;小学只能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和7小时;不组织早自修、通校学生在校晚自修,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得超过2课时……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特别规定:要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相关考试、测试都将被视为违规,各类竞赛成绩、奖励与考级证书都不能作为入学条件及依据。
孩子和家长看清楚了
学校违反通知规定可举报
这么多年,“减负”减不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点,发出通知的教育主管部门自然也认识到了。
省教育厅巡视员张绪培说,为了防止各学校“打擦边球”,变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省厅建立了“督导”和“督学”制度,聘请一批刚从各地教育局长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明察暗访”,并向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上交书面督查报告。
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作业量的评定标准。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通知里的1小时、2小时,只是一个大约的时间,省厅将马上组织相关专家分析研究这个问题,争取尽快给出标准。”
此外,省厅还特别实行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违规的学校、教师和校长,如果不自觉又不及时纠正的,将被取消参加评先和评优的资格。性质严重的,还有可能被取消原有的先进和优秀称号。
对于众多学生和家长来说,各地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将要设置的社会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这是孩子能否成功减负的关键。届时,有关部门会公布电话和邮箱,随时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据《每日商报》记者 张凯 通讯员 周洪波 实习生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