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1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一个城市如何发展,到底听谁的?文人墨客的说三道四?政府官员开会拍板?还是向公众广纳良言?
这几天,第三届话语与多元文化国际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海内外的120多名话语研究专家和学者,把目光聚集到了公众话语权。
既然会议在杭州召开,杭州公众的话语权自然备受关注。
西湖十景评选看变迁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等,这些都是最能代表西湖的景点。从古至今,官方评选出了30个景点。
追溯这些景点入围的历史,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施旭说,“一评西湖十景”,还是在宋代首都迁移杭州时,“西湖十景”根据皇家画院的画家应景而作、因画名景而来;1984年,“二评西湖十景”,政府、旅游团和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评选景点,约10万人参与;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通过电话咨询和网站评选等方式,让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到景点评选中。三次评选,在施旭研究的话语权来看,就是公众与政府齐心合力打造城市的一种过程。
申遗书中看到了遗憾
他希望杭州公众话语权,能渗透到与民相关的每一项工程中。
施旭说,好奇政府怎样把一个西湖还原给世界,展现给世界。申遗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名片。他曾通过网络寻找西湖申遗书,不过,最终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上,找到了英文版的申遗书,他说他是带着遗憾看完了全文。
West Lake is located to the wes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这是申遗书上的第一句话。施旭说:“按这样的描述,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湖在杭州外部的西边。事实上,西湖是杭州内部的西边。准确地说,应该把‘located to’改为‘located in’。”
“如果,当初这份申遗书在递交给国际组织之前,有关部门能把申遗书公布于世,请公众来参与点评,说不定这样的错误就会少,甚至还能普及公众对外推销西湖的用语。”
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