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31日讯(通讯员 李娜) 50多岁的孙大伯,住在余杭区星桥街道安乐社区,早上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打开电视机,浏览一下“华数数字电视”,看看村务信息,看看最新的社区公示公告…… “‘数字兴农’工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不但能收看数字电视、上互联网、收听广播、查看村务信息、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政策法规,甚至还能从电视上了解粮油蔬菜价格……真没想到电视还能办这么多事!”孙大伯乐呵呵地说。
自从2009年5月星桥街道建成杭州市首个“数字兴农”运营试点工程后,越来越多像孙大伯这样的农户,每天打开数字电视了解村务信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数字兴农”不仅使所有村民看上了数字电视,还实现了有线广播“户户响”,更为乡镇街道、社区村级组织提供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字幕短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今天(8月31日),杭州市“数字兴农”现场会在余杭区星桥街道召开,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数字兴农”工程,今年完成33万户,加快建设进度,明年完成全市全部97.4万农户。
什么是“数字兴农”工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和难点是实现信息服务的普及化、便利化和实用化,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农村信息工作平台、宽带通信”四位一体的“数字兴农”工程能较好地满足农村信息普及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可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低成本、全覆盖、多功能”的发展目标。
目前,困扰农村信息化的瓶颈问题:一是合适的网络载体问题;二是终端普及性的问题。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终端成本高、普及性低、操作复杂,使得农村信息化难以普及,阻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针对农村信息化的两大瓶颈,华数创新地开发适合中国农村信息化、数字化需求的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化、交互化”改造,适合农村信息化普及服务的交互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后,可完全实现对信息化应用和宽带通信的承载,使数字电视成为农村信息化普及的终端。
经过一年努力,华数“数字兴农”工程顺利推进,目前,杭州各区县均建有试点村,已有31个村的用户实施了“数字兴农”工程建设,总用户超三万户。同时,该项工程还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义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农村版,并通过NGB项目的建设在全国推广。
“数字兴农”将构建四大信息化平台
据了解,“数字兴农”工程将着力构建信息发布、音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轮播、农村政务等信息化四大平台:
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数字电视的数据广播和交互数字电视技术实现大容量信息化分行数据的发布,通过用户端机顶盒接收和展现。
音视频会议平台:在杭州二区五县数字电视公司控制中心的调度下支持镇乡级视频会议、村级电话会议的召开。
视频点播和轮播平台:实现农业科技、党员教育、文化下乡等视频内容的按需点播及定时播发,并通过机顶盒接收和观看。
农村政务信息化平台:通过将信息发布和个性化展示技术结合,构建起统一的、集约化建设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政务信息化平台。
“数字兴农”开创农村信息化新“杭州模式”
2009年5月,余杭区星桥街道成为杭州市首个“数字兴农”运营试点工程。为了加快“数字兴农”试点村工程的推进,完成“一镇一村”试点任务,余杭华数成立“数字兴农”试点村项目推进小组,截止09年年底,共签订“数字兴农”试点村24个,受理并完成用户数达9500多户。
如今的星桥街道,俨然已是一个数字信息化农村,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星桥街道“数字兴农”工程建成以来,无论是居民还是街道、社区,都积极利用该平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开展社区政务工作,在近一年的试运行中,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些功能开通后,我们开展工作也能方便很多。”星桥街道工作人员说,以前,街道有什么通知都要到每个居民楼道里贴通知,效果很不好,往往一个通知需要贴两次以上,再电话告知,甚至还要上门提醒才能将内容告知每位居民。“现在好了,有事电视里发一下通知,省时省力,还能拉近居民和社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