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日趋拥堵的高架通行问题,近年来,杭州公安交警部门对症下药,不断实施相关应对措施。
每次新措施实行初期,都发挥积极作用,缓解高架的交通压力。不过,高架拥堵现状的原因比较复杂,时间一长,拥堵耐药性就会增强,迫使交管部门再次号脉,寻求新的药方。
昨日,交警发布高架最新“体检报告”。
高架的交通拥堵区域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范围内,造成事故及抛锚车辆占高架发生总量的60.5%。
高架的高峰时间比地面来得更早
关于早高峰的统计:高架南向北方向从6:45进入高峰状态,北向南方向则在6:35就已经进入高峰。
而地面道路则在7:20进入高峰,比高架道路迟约30-40分钟。7:45左右高架、地面道路均进入流量顶峰状态。
八大堵车段
其中南向北方向通行状况拥堵的路段有:文晖路—环城北路段、体育场路-凤起路段、平海路—解放路段、西湖大道—河坊街段、万松岭—复兴路段。
北向南方向通行状况拥堵的路段有:湖州路-登云路、大关路—香积寺路段、潮王路—文晖路段。
总体来看,北向南方向通行状况比南向北方向略微好一点,但速度还是快不起来。
多个拥堵点
另一方面,交警还对高架上匝道的流量进行了分析。单车道上匝道日均流量超过700辆/小时,其中庆春路上匝道流量最大,接近1000辆/小时。而流量比较大的匝道就容易形成拥堵点。
比如北向南方向匝道的拥堵点主要集中在大关上匝道、上德立交、文晖上匝道,其中文晖上匝道的拥堵点问题最为突出。
南向北方向的拥堵点主要集中在复兴立交上下匝道与万松岭上匝道交织处、庆春路上匝道、涌金立交东北上匝道,鼓楼上匝道,其中以庆春路上匝道的拥堵点问题最为突出。
万松岭、鼓楼、涌金立交佑圣观路、文晖路、大关路、登云路等下匝道也属拥堵点,其中以涌金立交佑圣观路、文晖路、鼓楼下匝道问题最为突出。
高架为什么越来越堵?
形成高架拥堵现状的原因比较复杂,交警部门总结出了其中7点。
第一,主线实际通行量远远超过设计能力。
第二,上、下匝道影响主线通行效率。高架上、下匝道设计比较简单,只在高架路两侧加宽,上匝道进入主线形成“三变二”,降低了高架主线通行速度。同时,狭窄的上下匝道距离地面主干道交叉口较近,蓄车能力差,一旦地面出入口不畅,极易导致高架主线和地面道路交通双双受阻。
第三,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2002年5月,杭州放开了小型汽车上牌控制政策后,老城区当时的机动车保有量仅为11.5万辆,但2009年一年的上牌量就达到了11.3万辆。从2009年11月起,老城区机动车月上牌量连续突破万辆大关,到今年6月,老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增至62.16万辆。
第四,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滨江区作为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规划总人口为23万。随着入住率不断提高,受过江能力限制,大量车辆需要通过高架往返于老城区与滨江区,加剧了高架的通行压力。
第五,冠山隧道开通增加了过境流量。2008年10月21日冠山隧道建成通车后,使高架成为杭金衢高速从绕城南线下来的主要入口,进而承担起过境交通功能。
第六,受地铁施工影响。2008年10月,为配合“湖滨地铁站”施工,涌金立交西侧下匝道封闭;2009年4月为配合“文化广场地铁站”施工,中山北路文晖路口南口全封闭,使高架及施工区域周边交通流量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涌金转盘附近及文晖路上匝道车辆大量增加,形成交通节点。
第七,城市快速路网尚不完善。城市路网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规划快速路网一直未建成,高架作为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吸引了大量交通流。比如50万人居住在城西,高架成为连接工作和生活区域的主要通道,造成高架及主城区拥堵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应对日趋拥堵的高架通行问题,近年来,杭州公安交警部门对症下药,不断实施相关应对措施。
每次新措施实行初期,都发挥积极作用,缓解高架的交通压力,但时间一长,拥堵耐药性就会增强,迫使交管部门再次号脉,寻求新的药方。
近年来部分交警出台的缓解高架拥堵的措施——
限行:2004年,中河—上塘高架全面开通,而先期开通的中河高架却已经出现了拥堵,当年4月,高架全天限大型货车通行,每日7时至19时,限制小货车和大客车行驶。
2004年8月开始,每天早上7时00分至9时00分,环城北路西向南、东向南上中河高架入口封闭,车辆从环城北路东西方向绕行。
设置匝道控制系统:2007年10月,在德胜立交西上匝道口设置信号控制系统,根据车流量大小,实时切换红绿信号,从而缓解高峰时匝道口拥堵的状况。
优化标志标线:从2008年起,为减少三车道汇成两车道(三变二)影响,开始设置“交替通行”标志,并进行监控拍摄管理。
2008年还完成所有标志、标线的改造,将原城市道路标志牌,按城市快速路进行设计改造,地面进行了文字漆划。在高架两侧设置了线型诱导标、对沿线宽敞的部分区域进行了导流带设置,并增设了水马;对德胜立交二层进行了优化。
在中河高架先后建立了监控系统16处、视频检测系统34处、交通诱导系统11处。
再次限行:2008年10月1日起,每日7时至19时,禁止高污染车辆通行。
分流:今年6月24日,征求社会广泛意见,发布通告,调整文晖路—体育场路段的交通组织,文晖路上匝道车辆禁止左转从体育场路下高架。
优先保障下匝道车流:高架和地面信号配时采取时空一体化建设,确保高架下匝道通行畅通,优先保障下匝道车流。
从以上交警部门出台措施的实施效果来看,2004年—2007年高架路况还算通畅,但2007年10月之后,高架堵车的问题开始凸显,接二连三的措施,依然不能明显缓解越来越堵的高架。
如何继续调整高架交通组织方案?如何有效缓解高架通行问题?交警部门一直积极应对。
自8月23日杭州公安交警部门通过网络和各类传统媒体向社会征集完善高架交通组织良策以来,市民们积极响应,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交警部门已经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认真的分析,对其中具有针对性和科学依据的建议和意见,经过分层次、分时段、分路段的试验后,将综合至相关的决策建议中,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以确定完善高架交通组织措施。
欢迎大家继续发表意见、建议,争取新的高架交通组织措施早日出台。
据都市快报 朱燕 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