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这几天,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琢磨一根小小的黄丝带。
因为它很可能,会成为独居老人的救命绳。
社区打算把黄丝带绑在一块带磁铁的徽章上,一一分发到独居老人手里。老人们临睡前,就把徽章贴到防盗铁门上,早上起床后再拿下来。
这样,左邻右舍就能知道老人的大致动向,一旦在白天发现黄丝带还留在防盗门上,就会敲敲门,看看是不是老人碰到了什么意外。
86岁独居大爷昏倒在家
8月18日,家住红梅社区的86岁的汪大爷,晕倒在家3天3夜,幸亏被邻居发现,捡回了一条命。
汪大爷住×幢1单元201,生活规律,每天都要出门走一走。那天上午9点多,同单元的103室邻居觉得好像3天没见着汪大爷了。于是搬了张凳子,趴在汪家气窗上张了一眼。正巧看到汪大爷躺在客厅地板上一动不动。
邻居赶紧打电话给社区,社区火速联系了110、120和开锁师傅。
“我们找不到子女,只好破门而入了。”社区副书记孙燕芬说,当时孙大爷还有微弱气息,马上送到附近的117医院抢救,到当天下午2点多才脱离危险。
“之前,社区每周会派人2次上门看望独居老人,隔三岔五也会打电话探问一下。汪大爷的事一出,我们发现这些措施有漏洞,而前几个月的‘红塑料袋’提醒了我们。”孙燕芬说。
从张大爷的“红塑料袋”受到启发
前几个月的一个早上,社工去敲张大爷家的门,很久都没人来开门。难道是出去了?
隔壁的鲍阿姨听到声响,出来张望了两眼,笃笃定地说:“没事,他肯定在家。”
社工半信半疑,加重力道再敲门,果然没一会,张大爷出来了,说是刚才在里屋,没听到。
鲍阿姨笑呵呵地解释,“喏,他门上的红塑料袋还在,我就知道屋里有人。”
果然,张大爷家的防盗铁门上,绑了个红塑料袋,这其实是个暗号。每天临睡前,张大爷把它绑在铁门上,早上起来再解下来。要是到了中午,它还扎在铁门上,鲍阿姨就会去敲张家的门。
这个暗号已经用了一年多了。张大爷说,有邻居帮忙盯着,他一个人过日子放心多了。
让全部独居老人都系上黄丝带
红塑料袋作暗号,是个好点子,但大家都学着绑在门上,多少有碍美观。
而黄丝带寓意着平安幸福,又很显眼。红梅社区打算将它作为红塑料袋的“升级版”,在社区推行。
孙燕芬说,社区里一共有71位独居老人,七八十岁的居多,最大的90多岁。
确定人数后,接下来就要征求老人和邻居的双向意愿。
黄丝带计划,首先要征得老人的同意。老人同意了,再替他们找结对的邻居,最好是同楼层的常住邻居。
结成对子后,双方可根据老人平时的作息时间,定下观察的时间点。万一出了意外,及时向社区汇报。
72岁的张囡珍老人一听说这个办法后,连声道好。这样一来,自己的动向,邻居们每天都能掌握。
张大爷听说自己的红塑料袋将要升级为黄丝带,也很欣慰。好点子可以用来帮助全社区的老人,他高兴得很。
孙燕芬说,黄丝带计划,还没来得及告诉所有老人。但是事先征求过意见的几位独居老人,已经在打听“什么时候送上门”了。
●新闻助读
今年春节前,杭州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为部分独居、伤残、高龄老人,免费安装了120求助呼叫器,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求救。
今年,兰溪把电话机改造成老人专用专线服务的联系工具,只有4个拨号键,分别对应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按就通,不出10分钟就会有人上门,被形象地称为“一键通”。
2009年,拱墅区为辖区内的1011多户独居、困难、残疾老人,免费安装“电子保姆”呼叫器,这个呼叫器可以带在身上,老人走到哪,呼叫器就跟到哪。一旦有突发情况,只需按个按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就能立刻上门。通讯员 孙燕芬 记者 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