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养猪场紧临河岸,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水面泛起白沫,水体发黑,臭气难闻。8月25日上午,在椒江区三甲街道六甲村五条河边的养猪场,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政府正帮助建设沼气池。”养殖户刘先前边搅拌饲料,边指着猪舍西侧的沼气池说:“最多再过一星期,就可以投入使用,污水就不会排到河里了。”
搬迁,关停,建设沼气池……解决养殖场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让禽畜的便便更“亲民”,我市在探索可行路径。
76万头猪一年排放1800多吨氨氮
目前全市生猪存栏76万头、牛3.6万头,其中奶牛4000头,主要的污染物来自集中养殖的禽畜粪便。“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主要对水体造成污染。”市畜牧兽医局畜牧产业发展科科长郑卫兵说,全市养殖场一年排放污水约100万吨。
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发黑、发臭。这是因为猪、牛等粪便尿液氨氮含量高,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若长时间不流动,污染过的水就无法恢复。
数据显示:每吨猪尿含氨氮1.43公斤,每吨猪粪含氨氮3.08公斤。郑卫兵说,按照每头猪每年排放870公斤尿液、390公斤粪便计算,全市光是生猪每年就排放氨氮约1858吨,“生物氨氮可以降解,但超过一定范围就造成污染。”
水体污染,非治不可。自2007年开始,我市实施水环境整治禽畜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采取关停、搬迁、治理等措施,并实施禽畜养殖“退城进区”工程。至2009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完成552家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整治,建成沼气池17020立方米、堆粪池1960平方米。
今年我市要完成388家养殖场治理工作。目前椒江区已关停、搬迁19家养殖场,该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林建平说:“禁养区养殖场已经全部搬迁或关停,政府对关停户给予补贴,每头猪补140元,每头牛补180元。”
除了搬迁与关停,养殖场污水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建沼气池。
政府补贴90%建设沼气池
50岁的刘先前来自四川泸州,在台州养猪10年了,目前生猪存栏400余头。他说门前的沼气池规格是80立方米,造价要七八万元,他只出7000元,余下的钱政府出。
林建平说,养殖户建设沼气池的费用,政府补贴90%,养殖户只承担10%。目前椒江区有10来户外来养殖户,为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效,该区对外来养殖户采取同等优惠待遇。今年,全市列入整治范围的养殖场半数以上将建沼气池。
从2007年开始,我市就鼓励并扶持养殖户建设沼气池。椒江下陈街道柳崇富是最早响应号召的养殖户之一,当时他投资46万元,建起了600立方米的沼气池,获得各级政府补贴15万元。
在柳崇富的椒江富民生态养猪场,300头母猪的粪便经冲洗,先后进入酸化池、厌氧池,经发酵后进入氧化池,再次沉淀净化后流出养殖场。这样,原本有害的污水变得无害化,产生的沼气不光供给家庭日常生活,冬天还能通过沼气取暖器给猪舍保温。
近日,柳崇富投资1500万元、占地近350亩的种养殖小区已在滨海开建。养猪场投产后,将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模式,从日本引进发酵菌种,混合锯末、谷壳等材料,充当养猪场垫料。猪的粪便尿液排放到发酵床上,就会自然发酵,不但不需要每天清理,还能实现无害化。林建平说:“这是养殖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有了发酵床就不需要建沼气池了。”
粪便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
猪牛等禽畜粪便,经发酵处理,加入锯末和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再用机器加工成有机肥颗粒,污染性的粪便就成了上好肥料。
8月25日上午,椒江三农生态有机肥专业合作社内,十来名工人正忙碌地配肥、装袋。该合作社总经理管青利说:“宁波鄞州一草莓种植大户一下订购了300吨有机肥。”
坐落于滨海的椒江区生猪养殖小区目前生猪存栏6万头、奶牛500余头,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粪便,养殖户清理耗时耗力,不清理又污染环境。“三农”负责免费清理养殖小区的猪牛粪便,集中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
管青利说,禽畜粪便集中收集处理,不但实现了无害化,还能形成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证明,有机肥作为蔬菜、水稻等底肥,效果很好。他说:“遗憾的是,目前农民还没意识到生态有机肥的重要性,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市各类有机肥生产企业达6家,年设计产能2万余吨,去年实际产能仅5400吨,存在商品率低、售价过高农民用不起等问题。
据台州日报 鞠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