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医生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在杭州,2008年底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8.11万,占总人口的16.06%。按年约净增5万余人算,到2030年将达到236.37万人。
城市老龄化速度加快,年轻人所要承担的照顾老人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现在上了60岁的人,大部分身上都有点慢性病。而这些人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活能自理的,年轻人只要常回家看看就好;但另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才需要更加专业的照料。”上周四,杭州市一医院城北分院老年科陈宁主任医师,做客早报第54期名医大讲堂时说,“老年慢性病康复养护的宗旨是,不强调延长生命的时间,而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
康复养护环境要有浓浓的家庭气氛
在家、住院、专业的老年病康复医院,目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慢性病病人,主要有这么三个去处。
但是,就住院来说,床位紧张是一方面,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所能支付。而专业的老年病康复医院,虽然价格便宜,但床位严重供不应求。所以,80%左右的这类老人,依靠的是家属照料。
然而,陈宁说:“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居家康复养护,并不是简单地在家吃饭、睡觉,而是需要从方方面面照顾到病人的感受,满足病人的需求。”
在一般人看来,给老人住又大又宽敞的房间,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康复养护环境。但陈宁从专业康复养护医生的角度来说:“空间的大小并不是主要的。”
“为病人提供一个方便、温馨、安静、轻松、家庭气氛比较浓的空间,减轻不良心理对病人情绪的影响,才是最主要的。”陈宁说。
同时,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安排独立空间居住还是与他人共同居住,因为有的老人喜欢安静,而有的老人需要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慢性病病人心理反应分5个阶段
65岁的高阿姨,一向身体健康,每天不仅要监督高血压的老伴吃药、锻炼,而且全家人的吃饭问题,都由她一人包办。
然而,一个月前的一天,高阿姨在一早起床时晕倒,之后就中风而左半身偏瘫。她一直都不愿相信,常常又哭又闹,焦急的家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老年慢性病病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来源于疾病的打击、机体的疼痛、自理能力的逐渐丧失。”陈宁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分为5个阶段。
否认期:刚得知自己病情的时候,病人往往会回避。所以,不必急于将实情告诉病人,而是应该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可以采用“渗透”的方法,让病人慢慢接受。
愤怒期:在否认之后,由于病人对死亡的害怕、无助、悲哀,会通过愤怒的方式来发泄。此时,家人应尽量提供发泄机会,让病人表达情感、发泄焦虑。而对有过激行为的病人,应采取安全措施,保护病人免受伤害。
祈求期:随着时间的过去,病人开始接受病情,但总幻想着奇迹的出现,所以病人自己内心与命运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因而,家人要尽量维持病人内心的希望,并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抑郁期:康复养护一段时间后,病人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病情,因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哀伤、失落。有时,病人可能会以哭泣表达哀伤,但有些病人可能会掩盖自己的抑郁,尤其是男性。家属应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鼓励病人及时表达自己的哀伤与抑郁,使病人能顺利度过自己的心理适应期。
接受期:最后病人会从心理和行为上完全接受将要死亡的事实。此时,家属要允许病人保持安静、孤立的态度,不要强求病人与其他人接触。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以维持病人安静、祥和的心境。并帮助病人做好工作、家庭的安排,协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平静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在家养护病人褥疮预防最重要
78岁的沈老太,患老年痴呆症多年,虽然子女请了两个保姆照顾,但老太太还是瘦得皮包骨头。尤其是卧床一年多来,因身上长出大大小小7个褥疮,而被送进陈医生的科室治疗。
“对在家康复养护的病人来说,褥疮是最常见且最麻烦的问题,几乎有90%的病人会出现褥疮。”陈宁说,但如果家属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和卫生情况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褥疮的出现。
第一,经常变换卧位,一般两小时变换一次,以保证全身各个位置都有充分的血液供应。
第二,最好不要采取半卧位,因为这对接触部位的压力很大。
第三,可以用气垫、胶垫、枕头、水垫等辅助物品,来减轻或分散压力。
第四,可以使用电动预防褥疮气垫等特制褥子,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
第五,良好的清洁卫生,对皮肤定期护理,有助于提高皮肤组织对外来侵蚀的抵抗力。
通讯员 朱燕 记者 何丽娜 记者 胡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