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9月8日讯“在天成,没垃圾烦恼!”乐清市天成乡村民自豪地说。目前,天成乡每日产生的垃圾,都在天成生态垃圾处理厂得到精细分类和处理,垃圾利用率达80%以上。
天成乡位于乐清市中部,常住人口虽只有2万,但日产垃圾15吨左右。这么多垃圾,影响生活环境,也让村民苦恼不堪。
“其实,垃圾并不是废物,像天成一年的垃圾,价值不低于30万元。”天成生态垃圾处理厂的创始者倪孟者说。当地一年的垃圾,经他回收分类处理后,塑料制品值10万元,垃圾袋值七八万元,废铁值3万元,其他废弃金属值三五万元,弃鞋值6000元,玻璃值6000元……
倪孟者今年39岁,前几年他从电视上得知,国外早就流行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当。
一台日处理垃圾100吨的设备,价格在300万元左右。当时,倪孟者年收入20多万元,对于购买垃圾处理设备显然杯水车薪。于是,他开始自己搞研发。3年后,35岁的倪孟者把厚厚一本垃圾分类处理机设计图纸,抱到天成乡政府。
2008年4月,倪孟者的生态垃圾处理厂正式开工。倪孟者自制了10台封闭式垃圾车,一天早中晚3次在13个村巡回,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现在,生态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40吨左右,如满负荷运作,日处理能力可达100吨。
“现在村子里的苍蝇、蚊子明显少了。”万桥二村村支书王屈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垃圾都倒在几个固定点,时间一久臭气熏天。由于日集日清,倪孟者的垃圾处理厂里闻不到恶臭味。
倪孟者的垃圾处理工序有十几道,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成了一道壮观的垃圾分类流水线。收集来的垃圾经过紫外线杀菌后,废铁等由机器磁选,废纸等则采取风选方式,其他的垃圾通过振动筛输送,进行人工分选后分类处理。
乡里把垃圾清运业务交给倪孟者后,垃圾处理厂的收入中多了一块清运费用。现在,垃圾厂基本保持收支平衡。
上海市政工程院固废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方建民,曾两次考察天成垃圾处理厂。“天成在人工分拣这块做得很好,甚至超过了国外的分拣精细程度。”方建民指出,国外垃圾分类也只将塑料、金属等具有较高价值的物品从垃圾中分类出来,而天成几乎将所有具一定价值的物品都分拣出来,包括碎玻璃、衣服、鞋子、橡胶等。“至于把没有用的垃圾烘干制成肥料,这也算是一大创举”。
倪孟者告诉记者,等他的垃圾分类流水线进一步成熟,复制这样一条日处理能力100吨的流水线,只需80万元。他说,这种半人工、半自动化的工作方式,特别适用于中国农村,既降低机器的生产成本,又能带动一部分农村劳动人口就业。
今年7月,倪孟者第3次对设备调整升级。这样的技术改造,每次都要投入近10万元。倪孟者乐此不疲:“每次改进,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