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伯很孤独
其他老人在敬老院很开心
浙江在线09月08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紫阳街道敬老院有位大伯,11个月内出走5次,每次被送回来时,不是衣服破了,就是鞋子没了。
当大家问他为什么出走时,老人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敬老院地方太小了,我憋得慌,待着不自由。”
但敬老院的其他老人说:“其实他是怕看到其他老人的儿女们来探望父母的场景,因为他69岁了,从没结过婚,无儿无女。”
1
老人瘫坐小区门口
民警连夜送回住所
9月4日晚上8点多,半山派出所的民警宋警官接到群众报警:杭钢南苑小区门口瘫坐着一位老人,看起来像是生病了。
民警赶到现场后看到,老人看上去六七十岁的样子,身上脏兮兮的,左脚的鞋子也没了踪影。
“老伯,你家住哪里啊,家人呢?”宋警官问。
“我住一楼,门没关,门没关。”老人嘴里一直念叨着这句话,别的什么也不说。
询问无果,宋警官只能先将老人带回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当天值班的王所长给老人买了一碗牛肉面,老人一口气把面都吃完了。
“他应该是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他衣服都破了,身上一股异味,一定是在外面呆了几天。”宋警官说。
经过警方多次询问,老人终于说清楚了名字,原来他叫张永安。民警查了户口,问了社区,发现老人住在紫阳街道敬老院。
5日凌晨,宋警官把老人送回了敬老院,敬老院的孔院长说,老人是两天前出走的,他见老人一整天都没回来,当天就跟社区反映了这个事情。
2
老人有段流浪生涯
从养老院出走过5次
张大伯是杭州人,今年69岁,一辈子没结婚,所以无儿无女。据孔院长说,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走了。
“老人的妈妈去世后,给他留了套房子,当时拆迁时,房子被骗了,他就无家可归了。”孔院长说,老人曾经在外面流浪了十多年,白天讨点吃的勉强度日,晚上就睡在天桥下。
去年10月,老人被送到了紫阳街道福利院,这才算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出人意料的是,老人在敬老院呆了11个月,算上最近这次已经出走了5次。
“每次都是民警送回来的。”孔院长说,“老人被送回来的时候,总是很落魄,衣服破了,鞋子没了,人也脏兮兮的。前几次是在滨江、下沙被找到的。”
昨日上午,记者在敬老院见到了张大伯,老人身体很瘦弱,腿脚也有些不便。
“这腿是他在外面流浪时,被摩托车撞过,现在落下病根了。”孔院长说。
出走的两天,老人身无分文,是怎么过的呢?张大伯后来回忆说:“我走出去后,不记得回来的路了,肚子饿了就问人家要点吃吃,累了就躺在路边睡会。”
至于自己是怎么到的半山,张大伯也不记得了。
3
每次都是周末出走
只因为他无儿无女
紫阳街道敬老院位于彩霞岭社区内,成立已经有将近20个年头了,前身是吴山新村敬老院,于1991年搬迁到现在的位置。
目前,敬老院里共有21名老人,其中2名是“半托”,白天在这里吃饭,晚上就回家住。
每个房间都是安排3名老人同住,3名护工负责照顾老人日常的起居饮食。老人大都是女性,其中不乏“老寿星”,年纪最大的都已经96岁了。
孔院长说,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原因并不相同,大致分为三种,家里房子面积小,住房紧张;儿女工作比较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而张大伯,就属于最后一种。
无论如何,敬老院给了张大伯一个安身之处,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地出走呢?
“这里地方小,我憋得慌,待着不自由!”张大伯有些孩子气地回答道。
一位老人偷偷地告诉记者,张大伯每次都是周末出走,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不想见到热闹的场面。
原来,每个周末,敬老院里就特别热闹,老人们的儿女都来看望老人。
“大家都有儿女陪着,还能抱抱孙子、孙女。只有老张一个人,所以一到周末,他就躲进房里不出来。”孔院长说:“他是太孤单了,出走是为了散散心。”
4
不爱打牌不看电视
他在敬老院不合群
在敬老院生活的11个月,张大伯每天6点起床,8点睡觉。据敬老院的护工介绍,张大伯平时没什么爱好,不爱打牌,也不爱看电视,和其他老人不太一样。
“老张没事就喜欢找人聊天。”护工阿姨说,“但是老人说话时,有些口齿不清,与人交流起来也有一定困难,老人们听了半天没听清楚他说什么,也就不怎么愿意跟他聊了。”
除了聊天,张大伯还有什么爱好?敬老院的王大妈想了半天说:“他最喜欢吃干菜扣肉,每次都不够。”
十多年的流浪生活,让张大伯养成了不少习惯,而这些习惯也让他在敬老院里不太合群。
“他不爱洗澡,每次都要我们催他,老张腿脚不便,所以洗澡也需要人帮忙。”同屋的另一位老人说,“给老张洗澡真是把护工累坏了,他呀,最怕洗澡,一点都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