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源 摄
浙江在线09月10日讯昨天是9月9日,上午9时30分,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D区经营瓷器品生意的福建泉州籍商人曾昭志,在工商注册大厅办理完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到了营业执照。
曾昭志手里的这本营业执照,是义乌工商局发出的第15万本营业执照。这意味着,义乌在册市场主体总量正式突破了15万户大关。
在全国的县级市中,义乌仍旧是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结构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册主体县级市中最多
什么叫市场主体?这通常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在册”,就是不包括以前办过被吊销或者注销掉的。
义乌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说,一个市场主体,一本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就相当于我们一户家庭的户口本。
一般来说,工商局是通过营业执照的数量来核算市场主体的数量。有15万本营业执照,就是说义乌市场上有了15万户家庭。
“曾昭志手上的这本营业执照,是义务工商局发出的第15万本营业执照。”这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这说明,义乌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经突破了15万大关。在全国县级市中,这个数字是最高的。
曾昭志已经在义乌做了13年生意。这是他的第二本营业执照:“我今天办理的新营业执照是主营家具摆设,原来的那个店是主营花盆、花器生意。”
曾昭志说,自己现在办了新执照也是想多涉猎其他行业,把生意做大做好,“现在义乌市场回暖了,我要抓住这个商机。”
从0到15万,用了近30年
义乌第一本工商营业执照,发于1982年5月。领执照的人是个摆地摊的农妇,叫冯爱倩。
到了1992年,国家工商局发布全国集贸市场成交额排名,且命名义乌市场为“中国小商品城”后,义乌市场主体爆发性增长。
尤其在2000年前后,由于义乌外贸开展蓬勃发展,小商品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随着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义乌市场主体的增长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
义乌市场丰富的商品种类、完善的物流体系、坚强的产业支撑、先进的秩序监管等优势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外地经商人员纷纷把义乌作为创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而在2008年9月开始的国际金融风暴中,义乌市场以出色应对危机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创业者的眼球,最终市场主体突破了15万大关。
个体户和外贸业支撑义乌市场
据统计,义乌的市场主体仍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15万市场主体中,个体户为133525户,占总量的89%。
同时,在市场的支撑下,义乌各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饰品、拉链、玩具、工艺品、袜业、制笔、针织内衣、化妆品等十多个优势行业,这些行业围绕市场的产生、发展、壮大,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部分优势行业甚至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生产基地。
此外,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义乌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开放程度高,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外贸依存度超过65%的义乌市场也拢聚了愈来愈多的外商选择在义乌创业、经商。
目前,义乌有超过13000名外商常驻,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930家,外资企业591家。外企常驻代表机构的5000多名任职代表则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去年8月,义乌成为了全国首个获得外企企业和外企常驻代表机构注册登记权限的县级市。今年3月,义乌还注册成立了全省首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
6个月来,义乌已有6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是目前全国该类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通讯员 方清源 丁向南 见习记者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