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2日讯45岁的王丽仙在树下捡起一颗颗山核桃,不时嘱咐着在树上打果实的18岁的儿子,要小心再小心。
这对母子和杭州临安岛石镇6000余户山核桃农一样,昨天凌晨上山,开始采摘山核桃。
大伙儿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
今年的山核桃采摘有两个消息要告诉大家:一、山核桃今年是小年;二、有望恢复蒸制的老做法。
昨天清晨,本报记者随山农深入山核桃采摘现场,了解其中的点点滴滴。
|
林云龙 摄 |
3月寒潮,冻掉三分之二产量
与许多农村房子上贴着“耕读传家”不同,临安昌北山区村寨农居的门楣上,写着“林茂粮丰”。
路上走过的老乡们,扛着的农具也不一样,都是细细长长的竹竿,梢头晃悠悠地弹跳着,并非锄头犁耙。
这里是中国山核桃的原产地之一,每年秋季“白露”时令,就是农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光:采摘山核桃、加工山核桃、售卖山核桃。
一路走来,家家户户门口,女人和老人都忙着“脱苞”,就是把打下来的绿色山核桃果的“总苞”和金黄色的果实分离出来。
今年三月那次寒潮对山核桃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不光是挂果、收获的推迟,山民们说,开花的时候遇上10℃以下的低温,对“传粉”、“坐果”极不利。
现在大约估算一下,今年的产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有望恢复蒸山核桃的老做法
进入昌北银坑村的盘山公路要过一个大门楼,门楼上有字——中国山核桃第一村。
银坑211号住着68岁的方月莲老人,因为山核桃开摘了,和所有村民家一样,她作为老人守家,青壮年全都上山了。
“连我20岁的孙子都从外地回来了,我们这里过年不回来倒没那么要紧,但这个时候一定要回来。”老人家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坐坐,她家里有一个1米多高的蒸桶。
这个蒸桶可有文章了。村主任方新义说,现在一般都是炒制山核桃,这种做法不过10年时间,而过去都是蒸制,这个蒸桶就是工具。
方月莲老人是48年前嫁到这里的,她的直接体会是——现在炒出来的没有以前的香。
“我们以前蒸要七八个小时,还要再焖,然后拿出去晒太阳。”
昨天,在记者的帮助下,老人又把蒸桶放到了炉灶上。
村主任说,现在村里有这样蒸桶的人家已经不多了,自己要去找找,“今年我们可能会小部分地恢复老做法,做出来的山核桃仁完整,多吃不腻的。”
好的“山核桃打手”日薪200元
每到这个季节,岛石镇上就有许多背着长竹竿的汉子在路上走,他们是专门来帮东家打山核桃的,多是来自安徽。
有的东家是认准了人的,和这些“山核桃打手”就如亲戚朋友一般经常走动。
这主要是因为打山核桃是个技术活。
黄山人余德法就是个高手,他打山核桃已经7年了,按照他的技术水准,每天的工钱可达到200元,而那些新手,就只有100元左右。
余德法说,打山核桃关键是一个准字,因为果实旁往往就是芽头,万一没打准,果实没打下来,反而把芽头打下来,来年的结实率可就小了。
另外,手脚快也是很重要的,像余德法这样的,每天打400斤没有问题。“我一般也就干一个星期。”余德法笑得很憨。
“当然,这个活也有危险性。”另一位姓李的“山核桃打手”也打了3年了,“实在地说,保险带是辅助,关键还是有没有这根筋,比如下雨就不要上树了,就挑小树,在树下打打。”
因为山核桃采摘将持续近一个月,鉴于以往出现的种种情况,临安当地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到第一线维护治安,确保平安,本报记者将继续深入采访,持续关注对山核桃农来说的这个“黄金月”。